作钓实例:
昨天我去隔壁镇找朋友钓鱼,然后朋友就带我去了他家附近的一个小水库,该水库面积不大七八分钟就能逛完一圈,里面主要鱼种为鲫、鲤、草、鳊、鲢、鳙,其中以鲢鱼和鲫鱼的密度最大。塘的形状,从表面看像一个三角形,但如果立体地看它更像一个“漏斗”,即我们说的锅底塘,四周的水深用4.5、5.4的鱼竿差别不大,基本在1.5米的深度左右,但是中间最深处可达四五米。也就是说这个水库,它近岸处的水底坡度并不大,但一旦超过了某个点,坡度就直线下降了。山体型水库水温本身就比较低,加之这个塘是如此的构造,鱼就更加不好钓,尤其是大鱼在水温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大多都躲在中间的深水区不会轻易出来觅食,于是我们此行,就将密度比较大的鲫鱼设定为主要鱼种。
渔获
此水库的鲫鱼个体大多在0.5~4两左右,密度较高,而且由于无人喂养、水中也没有水草等食物,所以鱼就特别地瘦,可以说是“饿死鱼”。小体型鲫鱼本身就容易聚群,密度大加上缺少食物,那么理论上这里的鱼应该很好钓才对,随便丢点什么诱饵都可以迅速将鱼诱进窝,随便挂什么饵鱼都会疯抢才是。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们分别采用发酵类杂粮和红虫颗粒两种窝料,打下少量窝子后再快速地有频率地抽杆,但是抽了一个小时也没有发现目标鱼,只有少量的翘嘴。然后朋友耐不住寂寞,将鱼竿抛到了窝点左边的位置,没想到下去就中鱼了,再抛下去再中。我由于一开始就做了两个窝子,在第一个钓位没口后,就换到了第二个钓位,换完钓位第一杆下去就中鱼了,可抽了几竿之后发现又没口了,只有小鱼闹窝,于是我也把饵丢在了窝子边上,同样下去就中了一条,再抛再中。
平常我们都在强调,钓鱼要把基本功练好,要保证把每一杆都抛在同一个地方,为什么在这个水库不灵了呢?为什么打了窝的地方没鱼,反而将饵料丢在窝边上能连杆呢?接下去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情况,然后举几种鱼情,说说什么时候该钓窝中什么时候该钓窝边。
钓点图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钓窝中,什么是钓窝边钓窝中很好理解,也就是你窝子打在哪就把钩饵丢在哪,钓饵是在窝料堆里面的。而钓窝边顾名思义就是不钓窝子的正中心,而是钓前后左右四周,基本上在窝料0.5米或者1米的距离内都可以。
这里要补充一点,钓窝中是最常用的作钓方法,但很多人都是自以为钓的是窝中,实际上钩饵和窝料相差甚远。尤其是野钓,地形复杂、情况多变,有时候会遇到走水、有时候面对的是锅底塘,在这种情况下,你把窝料抛下水,落点就会发生偏移,可能会往前滚落、可能会往左边或右边被水流冲刷一段距离。然后你把钓饵抛在开始打窝的那个点,但等了半天也没鱼口,其实窝料和钓饵相差甚远,鱼被诱到其他地方去了。
如何看待钓窝中和钓窝边,什么时候该“钓窝中”窝料的主要作用是留鱼为主诱鱼为辅,而钓饵的主要作用是把鱼钓起来,像商品饵的话由于可以雾化、散落因此还有诱鱼的功能,即边钓边诱。理论上来说最好的一种情况是,在窝料和饵料的共同作用下把大量的鱼诱至窝点,然后靠窝料中的粗颗粒把鱼长时间留在窝点,再利用钓饵一个一个将鱼“骗”上岸。在这种理想的情况下,钓饵和窝料当然是要在同一个地方,即我们应该“钓窝中”,尤其是你使用商品饵,商品饵是有雾化的,东打一杆西打一杆就容易把鱼弄的很分散。
而钓窝边一定是在鱼情发生变化的时候去使用,比如说你在窝中久钓无口、窝子附近有鱼星但鱼不咬钩,总之是在没有把鱼钓上来或上鱼的数量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情况下,才去使用“钓窝边”。而且钓窝边不代表完全放弃自己的窝子,在你钓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应该补窝了,还是应该补在原来的窝点,切记不要补在原窝点附近上鱼的地方。
举例:比如说我们使用4.5的鱼竿作钓,窝料也打在相应位置,但是实际中鱼的位置是在窝子前方的三四十公分处,可能你需要打满杆或者将身体探出去才够得到。而在钓了一段时间后你发现鱼口稀了,应该补窝了,但是呢把窝料补在了原窝点前方三四十公分处即上鱼的位置,那么鱼可能就会跑的更远,跑到窝点前面五六十公分的地方去了,你再用4.5就够不着,需要换4.8才行,要是不换竿就会给人一种“停口”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