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0-30 21:05:28

在探索中国古代历史时,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中国的疆域扩张几乎都集中在北方,而东南亚地区的扩张相对较少。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疆域扩张总是偏向北方?

首先,我们需要从经济角度来解析这个问题。中国古代一直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古国,因此,中原王朝的扩张往往局限于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最早的农业区域位于黄淮海流域和长江流域,而中国最早的疆域也局限在这两个地区。随着秦朝的统一,历代统一王朝都朝着周边适合农耕的地区扩张,如东北的辽东半岛、北方的河套平原、西北的河西走廊、湟水谷地,以及华南的珠江流域和红河平原。这些地区成为了古代所谓的“汉地”或“内地”。

我国北方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

从民族的习惯来看,农耕民族通常具有保守和依附于土地的特点,因此不太倾向于向外扩张。相比之下,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则具有更强烈的侵略性,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相对不稳定,需要通过掠夺来维持生计。因此,游牧民族对农耕地区的进攻几乎没有间断过。而农耕民族面对游牧民族的进攻,常常陷入困境。游牧民族流动性极高,难以追踪;即使找到了,也不一定能够打败他们;即使打败了,也难以保住占领地。为了有效防止游牧民族南下,中国古代的中原王朝通常会派遣军队进驻适合农耕的辽东、河套、河西走廊、西域和河湟谷地,并兴修长城。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国防,也导致了中国向北方扩张的结果。

我国北方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2)

另一个导致中国向北方扩张的原因是游牧民族的南下。当游牧民族占领中原地区时,北方的疆域就被并入了中国版图。例如,辽、金、元、清等游牧民族的崛起使中国的疆域扩张到整个蒙古高原、黑龙江流域、西域和青藏高原。农耕民族要征服游牧民族非常困难,但相反,游牧民族却相对容易地融入农耕民族社会,其扩张的疆域也成为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样,中国形成了一个由农耕和游牧民族构成的二元制国家。

我国北方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3)

然而,中国古代并没有像北方那样向东南亚地区扩张。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可以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来解释。

首先,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合农业生产,因为气候炎热、森林茂密、地形复杂。尽管东南亚有一些较为开阔的平原,如湄公河和红河流域,但古代时期这些地区基本上还未得到有效开发,主要仍然是茂密的森林。自秦朝用50万大军开垦了珠江流域红河平原后,中原王朝就很难再向南推进了。

东南亚的丛林民族对中国几乎没有构成威胁。他们的生活资源相对充足,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与中国保持了相对和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原王朝没有充足的动力和理由付出巨大代价来进军东南亚。正如朱元璋所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的儒家文化很难在东南亚传播。实际上,儒家文化的传播范围局限于周边地区,如日本、朝鲜和越南,远不及基督教文化和印度文化的传播范围广泛。这是因为儒家文化最适合东亚季风气候下的农耕民族,而在东南亚以外的地方,它往往与当

地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东南亚地区的大多数地方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这是因为印度的宗教文化更具传播力,适用于农耕民族、草原民族和丛林民族。

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某些特殊手段让中国古代向东南亚地区扩张呢?实际上,这是可能的,但必须采用海洋民族的方式。也就是说,当中国人口膨胀,社会压力加大时,政府鼓励人们移民海外,在未开发的地区建立殖民地,进行农耕和开荒。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轻内地的压力,还可以加速东南亚地区的开发。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农耕民族,一直担心人口外流,从未考虑过殖民。例如,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时,虽然遇到了海外华人,但政府仍希望他们回国,否则对待他们就不会太友好。

总结来说,中国古代的疆域扩张向北方偏移,主要是因为经济、地理和文化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国的农耕民族习惯保守,游牧民族具有侵略性,而适合农业的土地局限于北方。与此同时,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不利于农业,丛林民族对中国没有构成威胁,儒家文化在这里传播受限。虽然有可能通过海洋民族的方式向东南亚扩张,但中国古代一直未采取这种方式。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古代的疆域扩张局限在北方,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疆域格局。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