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净水调水补菌改底,可以保持水体溶氧长期保持7mg/l以上,底层水溶氧5mg/l,这个溶氧水平黄骨鱼吃料就非产好。最低也要保持底层水溶氧3mg/l,现在养殖的普遍为杂交黄骨鱼,最好保障底层水溶氧4mg/l,上层水溶氧7mg/l以上。具体的增氧机使用规律为高水温季节存塘量4000斤/亩以下的每1万斤鱼需要有一台增氧机供氧,4000斤/亩一场的存塘8000斤鱼需要一台增氧机供氧。
增氧机的摆放上,任意三台增氧机呈正三角形为最好,增氧机之间间距20米左右即可。并在投料区域约16米远处安装一台耙水机在喂料前20分钟开启向投料区域推富氧水。创造条件使池塘中的黄骨鱼提前都在投料区域集合,在投料的时候也源源不断的给鱼群供氧,这样能让鱼吃料更好。如果没有这些措施,鱼群集中吃料2分钟以后,投料区域的溶氧即被消耗殆尽。
二、投喂管理——水体的溶氧是基础,体内的溶氧是关键
1、少量多餐快投料:保障水体溶氧充足,并在投料前、投料期间保持增氧机以及耙水机的使用,可以让吃料的鱼数量多,吃料阶段不缺氧。投料的时候加快投料速度,因为吃料的鱼数量足够多,投的够快每条鱼均有机会吃到料,而每条鱼吃到的饲料颗粒数量都差不多,避免有的鱼吃的太多,又得鱼又没有吃到饲料的情况。所以一次投料的时间不能太长,一次大约20—25分钟左右即可。一天可以多投喂几次。
鱼在消化阶段耗氧是其空腹的时候耗氧的5倍以上,如果一次投喂的时间太长,就很容易造成有的鱼吃的多,有的鱼吃的少,假如一条鱼吃了20颗饲料,而一条只抢到了5颗饲料。那么在余下的消化时间,这条吃20颗饲料的鱼需要4倍于吃5颗饲料鱼的体内溶氧来消化吸收转化饲料里的营养物质。如果天气变化等原因造成水体的溶氧没有那么高,吃的多的就很容易死掉,这是死鱼先死大鱼的原因。而投的快,增氧模式的投喂方式让每条鱼吃的差不多,每条鱼又都没有吃饱,消化阶段耗氧反而减少了。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料比。
当然珠三角一般投料区域整包投喂黄骨鱼料,在增氧模式投喂的前提下,只要吃料稍微变慢即可停止投喂,改为下一餐接着投喂即可。如果使用投料机白天投喂的,则可以少量多餐投喂,一天分为4到5餐投喂。每餐都提前增氧,快速投喂。一天的总投喂量不变。
2、投喂的时候还要关注水温的影响。因为黄骨鱼是变温动物的特点,其体温跟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在30度水温的时候,鱼体的耗氧是24度水温的6倍左右,所以当水温高的季节要尽量多餐投喂,水温低的季节要足量投喂,餐数则可以减少。而多使用增氧机,投喂前提前开启增氧机,耙水机等都可以降低水温,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养殖打样发现也证明了这点,7月份一张黄骨鱼塘一天投喂9包料,打样100尾以上,这个样本数在统计学中的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和最终结果差异化不明显。平均增重0.3两,冬季这张塘在12月至2月这三个月每天平均投喂3包料,打样100尾以上平均增重0.5两。而这三个月吃料的总数和7月份一样。长鱼的重量却增加了40%。这一点也说明了在低水温的季节,保障水体藻类丰度溶养充足的前提下,饲料可以有更好料比表现。
三、保持内服护肝护肠保吃料稳定
如上图为跟踪黄骨鱼塘吃料情况的数据对比图。无论调水还是未调水的黄骨鱼塘,在鱼连续吃料好10天左右均明显出现吃料情况下降的情况,而这样基本都要维持大概5到7天左右。而这吃料减少30%左右的7天时间养殖是没有效益的,要改善这个情况就要及时的内服保健。当然此图为十年前的跟踪结果,当前黄骨鱼病害高发,内服的频率需要更高。甚至全程内服才可以有效的预防如烂身病的病害。
内服的主要产品包括中草药、维生素、微量元素、酶、酵母乳酸菌等有益菌的发酵产物。这些产品可以保障鱼体内的细菌数量级比较低,护肝护肠,提高鱼的免疫力,促进摄食消化吸收等等。尽量的少直接内服菌,内服菌其实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细菌的发酵产物,保障鱼体内无菌或者少菌的状态,可以明显减少发病。而且以上几个内服的产品一起还能改善黄骨鱼的身体机能,耐运输、肉质口感更好。
近几年黄骨鱼病害高发,养殖户养殖全程都容易发病,特别是烂身病。很多塘口半个月一次烂身。本身黄骨鱼这个品种的抗病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只要稍微加强内服即可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