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基因改造的农作物真的能够抗“百虫”吗?
对于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工作本身就是对其玉米植物基因型选择的过程,不过我想如今来说人们对于农作物“改造”的理解多半应该是首先想到转基因。因此今天科学兴农就来针对转基因玉米是不是不生虫子这个话题来同大家进行探讨一下。
转基因作物抗虫原理
目前筛选到的比较有利用价值的抗虫基因就是bt基因,该基因目前在抗虫棉、抗虫玉米、抗虫水稻、抗虫大豆中具有所应用,当然政策性限制,目前我国只有抗虫棉在应用bt抗虫基因。对于bt抗虫基因而言,其在转入农作物体内之后能够编码出BT毒性蛋白,当然这个毒性是相对的,只针对鳞翅目等少数几个目的害虫有效!在害虫吞食了还有bt蛋白的作物后,在肠胃蛋白酶的作用下,BT蛋白被水解为肽段,同肠胃(中肠)细胞受体结合,导致鳞翅目害虫的肠道细胞膜渗透压平衡遭到破坏,进而肠道穿孔而死亡。
转基因作物真的对鳞翅目完全有效?
从上面的原理看,似乎转BT基因的农作物可以完全克服鳞翅目害虫。不过现实却并非完全如此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大家可能听说过耐药性的说法,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长期使用卡那霉素抗生素的话,再使用卡那霉素抗生素的时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于身体内所感染的细菌不再起作用。
而转基因作物的应用也是同样的道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强条件选择则会大大加速鳞翅目害虫向抗BT蛋白的方向进化,这样在昆虫的后代抗性基因频率就会逐步加大。那么在经过连续几年的使用后,连原本有效的鳞翅目害虫也可能不抗。
这样的案例在印度、巴西都曾有发生,当然生物及育种学家并非不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在印度孟山都为农民所搭配销售的转基因抗虫棉中会附赠一包非转基因棉花种子。不过种子到了农民手中后将那包非转基因种子随手就丢掉 了,因为农民种植后发现那包非转的种子都被害虫蚕食,根本没有效果,因此都不愿意去种植。殊不知在经过了连续几年的种植后,鳞翅目害虫又重新泛滥。
因此来说,转基因抗虫作物也并非完全抗虫,比如说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据调查发现其中实际上混杂了少量非抗虫的种子,而且由于我国国情农田田块较小,棉田周边还有大量的玉米等其他农作物,因此才能持续的维持抗虫棉的抗性。
综上来说,对于基因改造的农作物(包括玉米)抗虫是肯定的,但是绝非绝对的。能够抗绝大部分的鳞翅目害虫,但是对于不少科目的昆虫还是无法起作用的,比如说玉米能够抗主要昆虫玉米螟,黏虫。不过如果说所有农作物全部都种植抗虫品种的话也会加速昆虫的进化,反而可能导致原本对鳞翅目保有抗性的昆虫都丧失了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