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坡锚杆孔径最大的有多少,边坡锚杆孔径一般多大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1-05 14:25:27

第一章 工程概况、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工程概况

xxx项目位于xx市xx路交界处,总用地面积为18.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9.43万平方米。本工程由高层住宅,商业及配套公建等几部分组成。高层住宅由24栋高层、一栋独立幼儿园组成,高层层数由18至33楼不等;商业为二层沿街商铺;配套公建——垃圾房1层、配电房1层;地下三层均为地下停车库。

地下室建筑面积69504.75m2,共三层地下室,层高3.9/3.9/4.2m,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基础型式:筏板、独立基础、桩基础。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见下表:

本工程持力层为中风化泥质砂岩,地下室、主楼裙房、及商业部分采用独立基础、桩基础、筏板基础。

根据建筑设计文件,本工程的抗浮设防水位绝对标高为912.5m,地下室均需采取抗浮措施。

由xxx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我公司对拟建的"xx区xx项目"的地下室抗浮工程进行施工。

现场施工情况表:(略)

二、工程地质情况

1、地表水

拟建场地地表水受季节性降雨影响较大,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勘察场地原始地貌地形,决定了大气降水进入场地后迳流排泄。场地南西高北东低,地表水向北东方向排泄。

2、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严格受地形、地层岩性和水的补给来源的控制,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可分为上层滞水及基岩中的岩溶裂隙水两种。

上层滞水:主要埋藏于土层的孔隙中,其特征是水位埋藏浅、变幅大、水量小、渗透性强,无统一的地下水位,补给是由大气降水下渗的直接补给,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填土的孔隙中。在沿孔隙缓慢下渗,变化较大。

基岩中的岩溶裂隙:场地下伏基岩为泥质白云岩,为含水层,富水性强,主要由大气降水和上覆土层孔隙水的补给,以下渗排泄为主,侧向排泄为辅。场地岩溶中等发育,节理裂隙也较发育,经过长期溶蚀风化作用,泥质白云岩中的裂隙、溶洞已连成系统,成为地下水储存、运移通道,形成岩溶裂隙水。其特点是过水断面变化大,径流不够集中畅通,流速缓慢,水力坡度较小,为地下水流动提供了有利的渗流条件,相应为场地基岩富水提供了常年性的补给水源,使场地基岩中富存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由于场地地形相对较高,区内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及气候影响较大,不稳定,地表、地下水总体向北东方向排泄。

在勘察过程中,为了解场地地下水的基本特征和地下水埋藏的基本条件,勘察期间地下水的变幅大,钻孔施工历时约5个月的时间,钻孔施工完成后对勘察钻孔进行钻孔水位观测,观测结果钻孔水位高差较大,且无分布规律,观测水位深度为5.0~13.5m,标高在904.96-909.50m。

3、地下潜水静止水位及渗透性

已在拟建场地内以专门的抽水孔1#、抽水孔2#作单孔抽水试验,孔径φ130。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作三次降深详见表1。

本次抽水试验参照现行《贵州省地方标准》(DB22/46—2004),作反向抽水,动水位观测时间在开始抽水后第3、5、10、30、45、60、90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30分钟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1小时1次,并与流量观测同步。停泵后立即进行恢复水位观测,观测时间间隔与抽水试验要求相同,观测孔的水位观测时间与抽水孔同步,抽水试验情况详见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

根据抽水试验资料,降深及流量随时间的过程曲线见Q-S曲线。Q-S曲线为抛物线特点,结合场地岩性特征可确定场地地下水为岩溶潜水,根据钻孔水文地质结构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抽水孔为潜水非完整井。

1)影响半径的确定

地质出版社《水文地质手册》P546图解法确定影响半径,在抽水试验中,对抽水孔周围钻孔水位变化的观测,1#选用具代表性的与抽水孔在同一线上的ZK905、ZK904、ZK903钻孔作水位变化观测孔、2#选用具代表性的与抽水孔在同一线上的ZK143、ZK154、ZK164钻孔作水位变化观测孔。

在直角坐标系上,将抽水孔与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各观测孔的同一时刻所测得的水位连起来,沿曲线趋势延长,与抽水前的静止水位线相交,该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就是影响半径, 1#R=26.0m、2#R=24.5m见抽水试验报告图4。

2)渗透系数K的计算

按地下水动力学中单孔潜水非完整井考虑,渗透系数K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涌水量,m3/d,S—水位降深,m,L—有效进水段长度,m, R—影响半径,m,r—抽水孔半径,m。

经计算,每孔渗透系数详见表2(略)

3)基坑涌水量预测

据设计提供的资料,地下室底标高为909.5m,场地地下水静水位高程为909.5m,场地地下水位与地下室底板标高一致,但地下室底板开挖高程按施工时的深度,一般比设计超挖1m深计算,故基坑开挖至地下室底板时有地下水涌入,据地质出版社《专门水文地质学》1981年版"矿坑涌水量计算"中的大井法计算方法,场地地下水呈层流状态,可选用如下公式:

LgR孔 - Lgr孔

Q坑 = Q孔

LgR坑 - Lgr坑

式中:Q坑—基坑涌水量,m3/d。

Q孔—降深时(地下室底板开挖高程按施工时的深度,一般比设计超挖1m深计算)的抽水孔涌水量,

Q孔=涌水量,m3/d ,R孔—抽水孔的影响半径

r孔—抽水孔的半径,R坑—基坑抽水时影响半径, r坑—基坑引用半径,将基坑面积看成为一个等值圆面积,经测量计算二区域面积其圆半径等于r坑,

r坑= F/П

经计算Q坑每天涌入基坑的水量详见下表。

表3

4)地下水设防水位的确定

场地负三层地下室底板标高为909.5m,地下水钻孔水位标高909.5m,场地地下水与地下室底板标高一致,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情况及抽水试验结合场地地下水洪、枯水位的变幅综合分析,当地常年地下水变幅多为1~3m,建议地下水设防水位标高为912.50m。场地在原始地貌状态下,周边地势较高地段地表水及地下水通过场地向地势低洼处进行排泄,场地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径流区,在原场地排泄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地下室开挖形成基坑可能为无水干基坑。但由于地下室基坑开挖后形成类似盆状的负地形,有利于地表水及上层滞水富集,且地下室施工回填后造成了地下室四周封闭,改变了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条件,遇极端天气原有整个场地的排水系统排泄功能就可能完全解决不了强降雨量的排泄问题,场地地表水就会排泄不畅,排水不及时,短时间暴雨所引起地表水下渗就会导致地下水位高度短时升高,形成"盆池效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地下室工程施工质量,在拟建物及四周应设置良好的防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渗入基坑内,考虑到基坑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因基坑回填密实度和隔水效果差等原因引起的池盆效应,设计时沿地下室设置导水盲沟,集水井抽排临时积水,并按规定做好地下室底板及侧壁防渗防潮工作。

地下结构抗浮在正常使用时,一般容易满足,而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底板和外墙已施工完成,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了一定的浮力。当浮力不大时,可利用排水明沟、集水井结合潜水泵排出基坑内的水,减小浮力。降水作业应保持至回填完毕,停止降水时应保证结构不上浮。当所回填土质的渗透系数大,即浮力较大时,应在地下室底板中设置后浇带,利用底板下的块石垫层作为倒滤层,在后浇带中插入轻型井点立管降水,根据坑底土质的不同,井点立管可插至底板垫层下的岩层中,也可以将滤管部分埋置于块石垫层中。浇筑后浇带中混凝土时,应在井点立管中焊上环形钢板止水环,然后继续降水,直至地下室顶板和板顶覆土完成后,再切割掉井点立管,管顶加盖板焊死。

工程经验表明,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中,对地下水的勘察评价将对工程的安全与造价产生极大影响。由于地下水的赋存状态是随时间变化的,不仅有年变化规律,也有长期的动态规律;由于详细勘察阶段时间紧迫,只能了解勘察时刻的地下水状态;因此,除要求加强对长期动态规律的搜集资料和分析工作外,还应预设长期观测孔。

场地岩溶、裂隙具有不均匀性,基础施工可能会揭穿少量富水性强的溶蚀节理裂隙带,产生岩溶管道水涌水现象,建议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观察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若出现异常地下水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防治处理。

场地基岩内的地下水属溶隙-溶洞水,具有富水性较强,含水极不均匀的岩溶地下水特点,该工程基坑及基桩降、排水,有可能引发岩溶塌陷,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面等产生影响,因此,降排水时,应减缓降排水速度,均匀出水,应连续运转,尽量避免间歇和反复抽水,避免地下水位突升突降,观测各点(基础基槽)地下水位变化及平面扩展趋势。观测与之相邻建(构)筑物,有否有发现异常变形的情况,并如实记录,降排水期间,应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防治措施。

4、地下水水质特征

场地属于湿润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场地所属环境类别为Ⅱ类。

根据在勘察同一建筑群单体建筑9、10、15、16号楼时采取的2组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场地所属环境类别为Ⅱ类。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表12.2.1、12.2.2、12.2.4具体分析如下:

场地地下水腐蚀性评价一览表 表6

据水质分析报告,勘察场地地下水水质类型为[C]CaI型,即为碳酸盐钙质水。表6显示,本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场地周边无工业污染源,据区域水文资料和拟建工程场地周边已建成的工程项目的调查,混凝土结构部分处于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处于地下水以下,场地土所属环境类别为Ⅱ类,场地水中易溶岩的含量能够代表场地土中的易溶盐的含量,结合经验,该地区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三、编制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工程相关基础平面图;

3、相关规程、规范;

a《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b、《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

c《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d《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e《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

4、我公司在贵州地区类似工程相关施工经验;

四、编制原则

1、充分地考虑了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合理组织人员、设备、物资进场,科学组织施工。

2、成立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组织我公司优秀的专业施工队伍和精良的施工机械设备,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建好该项工程。

3、严格按照我公司通过的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和项目管理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施工安全管理,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本工程优质、高效、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社会信誉。

4、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5、充分发挥和利用上场机械设备的效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6、加强关键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合理组织施工,狠抓工期,力争提前完工。

第二章 抗浮锚杆施工

一、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要求

抗浮锚杆结构设计主要参数:

1、抗浮锚桩(杆)总数:2041根(见锚杆平面布置图)。

2、钻孔体:锚孔直径130mm,锚杆锚入完整中风化岩层不小于5m。

3、固结体:采用M30水泥砂浆。

4、锚杆:采用锚筋3Ф25HRB400E钢筋相互点焊,锚杆端部需弯90°折弯后与地下室抗水板钢筋连接。

5、根据地勘报告及设计图纸,抗浮水位912.5m。

6、单根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为Nak=500KN

二、抗浮锚杆原理

由于建筑物自重及其它外部因素产生的综合荷载不足以平衡地下水水头差所产生的浮力时,必须在基础底板施加一定的竖向外力以平衡浮力,抗浮锚杆就是利用锚杆自身的抗拉强度所产生的抗拉力、锚杆与土层之间的握裹力所产生的抗拔力,对基础底板上浮的趋势进行约束,起到抵抗基础上浮的作用。

护坡锚杆孔径最大的有多少,边坡锚杆孔径一般多大(1)

护坡锚杆孔径最大的有多少,边坡锚杆孔径一般多大(2)

三、抗浮锚杆施工

1、锚杆剖面图

护坡锚杆孔径最大的有多少,边坡锚杆孔径一般多大(3)

2、锚杆大样图

护坡锚杆孔径最大的有多少,边坡锚杆孔径一般多大(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