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时下,黄淮区域冬小麦种植即将进入尾声,在安徽省亳州市,很多农资店老板表示,虽然当地小麦播种尚未真正结束,但小麦种子销量已远超往年,面对这样的结果,老板们内心可谓是五味杂陈、喜忧参半。
按照常理,小麦种子销量激增,对农资生意应该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老板们为啥不喜反忧呢?
三个理由,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
据农资店老板介绍,当地是传统中药材种植区,他们所在的谯城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占据土地总面积的50%左右,由于中药材经济价值较高,病虫草害也多于粮食作物,就农资生意而言,大家自然不愿看到粮食作物面积增加。
农资店老板还透露,以小麦举例,种子包衣、苗后除草及病虫害管理等已经比较成熟,由于使用农资较为单一,行业内卷相对严重,加之每年国家对粮食种植都进行农资补贴,这也大大影响到农资店的销售额和利润。
但在农民朋友看来,种植收入增加,农资投入减少,无疑才是他们最想要的结果。
对此,村民张绳军认为,虽然中药材行情近两年开始反弹,但很多药农还未彻底走出行情低谷的阴影,和不断波动的中药材市场行情相比,只涨不落的粮食作物,无疑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他还列举了3个种植粮食作物的理由:
理由一
今年的小麦,获得了多年未见的大丰收,每亩平均1200斤的产量和平均1.5元/斤的市场行情,使单茬种植收入提高到1800元/亩。
今年的玉米生长虽然遭受高温考验,但总体产量尚可,按照平均1100斤/亩产量,1.28元/斤的收购价格计算,亩收入也高达1400多元。
两者相加,种植粮食每亩收入史无前例地突破3000元,而中药材繁杂的种植管理及捉摸不透的市场行情,使得种植稳定性远远低于粮食作物。
理由二
粮食作物已经实现了机种机收,劳动强度降低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这也是大家愿意选择种植粮食作物的原因之一。
理由三
国家对粮食作物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玉米大豆及油料作物种植补贴、耕地补贴及农资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频出,使种粮农民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种植收入。
经济作物受冷落,或将改变种植格局
除了粮食作物的诸多利好因素及经济作物自身行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外,频发的自然灾害也是导致大家不愿种植中药材等高价值经济作物。
以当地白术种植户举例,连续三年遭遇了涝灾,受灾面积超过50%,虽然市场行情受产量减产而上扬,但高成本投入后的诸多不确定性,还是让诸多种植户望而却步,选择更为稳妥的粮食种植,虽然利润有限,但风险较小。
古井镇和芦庙镇是当地传统种植朝天椒的大镇,据当地农资从业人员表示,今年留有秋茬的农户大幅减少,小麦种植面积激增,虽然还未到朝天椒种植季节,但根据秋茬数量,已能粗略判断明年朝天椒种植面积了。
所以,粮食作物的大热和经济作物的遇冷,将会改变未来的种植格局。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粮食作物面积增加,市场行情会不会稳定在当前状态不说,经济作物减少,市场行情受供求关系影响而出现上扬的几率在增加,对种植户而言,减少了种植利润,对消费者而言,农产品消费成本恐又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