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所嘲笑原话,宋国人会怎样嘲笑农夫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1-23 21:43:27

按:4月26日,一名自称为莫言改过诗的名为“一凡诗词客"的古典诗歌爱好者,因以已意改诗而引发风波。这件网络风波因郦波教授的诗而引起,因而本文人亦名为《郦波诗案》。本文选取前期诗,文,信共四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全面还原事件的真相!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教授于2021年4月25日21时13分在微头条发了一首诗,近十多天来引起巨在的争议。郦波教授的诗作如下:

旅夜作书(作者:郦波)

长夜永怀难自问,欲笺尺素赏音稀。

一身多少江湖事,明月清风弄我衣。

网名号为一凡诗词客(又称一凡和尚,以下简称一凡),在看到郦波教授的诗“读过以后,如鲠在喉,(一凡语)”并发出对于郦波教授等“名人诗词中的硬伤,处于零容忍的态度(一凡语)”。

于是一凡于4月26日11点21分在头条帖出文章:《改写郦波教授一首七绝兼论名人诗词》。

我们先看一凡在文章中“兼论名人诗词”的全部文字:

朋友转给我一首郦教授在《今日头条》新发布的一首七绝。读过以后,如鲠在喉,忍不住要说两句。

第一,本人(一凡和尚)向来以息争莫辩为处事原则,上头条以来,只发文“指正”过易中天的一首七绝,还有郦波教授刚上头条,不懂格律时发布的一首七绝,另外还改写过莫言的一首不合格律的五律。除此之外,没有跟任何诗友进行过这方面争论。本人也已有4万多粉丝朋友支持,更没有必要通过碰瓷来蹭流量。

第二,我把传统诗词视为传统文化的价值高地,不愿意它受到扭曲和摧残,所以对于那些“名人诗词”格外注意!最不愿意让他们把传统诗词带偏了方向。毕竟他们因缘际会吸收了巨量粉丝,容易产生“崇信效应”。对于他们诗词中的硬伤,我是处于“零容忍”的态度,之所以讲出来,也是出于这个思想出发点。

文中,一凡说明了改作的理由,发出“来以息争莫辩为处事原则”。文中说明之前除郦波教授外,也指正过易中天的诗,更利害的是“还改写过莫言的一首不合格律的五律”,这些非凡的战绩,正是让一凡能站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制高点来说话,这确是牛哄哄值得大书特书的!莫言是谁?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当今中国文坛最杰出的文豪。并强调指正改正这些不懂得写格律诗的名人作品并不是为了“碰来跳蹭流量的 ”。一凡的确非凡!

接着看一凡“兼论名人诗词”后,“改写郦波教授一首七绝”的全部文字:

这也许会引来他们铁粉的“围攻”。我有这个心理准备,正需要大家参与讨论。下面我来发表一下对郦波教授这首诗的看法:

(一)优点:诗意逐渐升华,天然而成,超脱俊逸,出尘脱俗,比较雅致。

(二)不足之处:

1.用词生涩近于生造且多处犯此错误(有反对意见的,建议先查字典)

(1)笺尺素。两个名词,其中“笺”名词动用,至于如何“笺”,让人无法想象。

(2)赏音稀。赏音为知音,知音少可以理解,这个“稀”字,用得别扭,似有词穷凑韵之嫌。

(3)结合起来,想写封书信却感到知音少,说得通。但是用了“赏音”就把被动“知音”变成了主动“知音”。写封信要人欣赏,匪夷所思啊,姑且理解为“干謁诗”或者“自荐信”吧,又跟整首诗不合意。

2.用词繁琐,浪费笔墨。比如“一身多少”,没有必要并用。另外“一身”跟知音少也有表意上的合掌嫌疑。

3.用意似通不通。永怀,为永久的思念之意,后面用了个“难自问”。我也想问问,思念如何自问,问个啥呢?

(三)打铁还需自身硬,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来试改一下:

旅夜抒怀(一凡诗词客)

长夜奈何凭自问,欲封尺素雁声稀。

推窗检点江湖事,风月满怀尘满衣。

第一部份:

一凡对教授诗中文字的点评出现较大的偏差,不懂装懂。

1、原诗“欲笺尺素”,笺、彩笺、现可引为申为笔记本;尺素,喻书信。欲笺二字的意思可包涵尺素,“欲笺尺素”意似有重叠。因为笺字可名作动用,但同时也涵括名用。欲笺二字可解作想将自己的想法、或诗文写于笺(或笔记本)上,笺也有笺注现在的诗文意,而作者所想的或已写在尺素上,因对方不能理解而欲作笺注(或补充内容)。由于尺素上内容只有作者才有话语权。我们只能暂存疑问。

一凡的点评切不中要害,且后面的“封尺素”理解错误,以为信写好了想封好来寄。

2、赏音稀,赏为欣赏、理解。音为知音,稀为稀少意。 三字意思明白通晓,与孟浩然“恨无知音赏”意思相仿佛。(三字出处可参看教授于4月26日晚第一次回复一凡的注解)。

一凡所说:“这个稀字,用得别扭,似有词穷凑韵之嫌”。又说“用词生涩近于生造且多处犯此错误”等语,废话连篇,这难道不是“不懂装懂”吗?

3、一身多少语,一凡认为用词繁琐,浪费笔墨。没有必要并用。另外“一身”跟知音少也有表意上的合掌嫌疑。(一凡写此文前并不知道宋诗“江海一身多少事,清风明月我沾衣”的诗,否则他不会说“没有必要并用”语。)一身,是强调自我。多少、强调数量多,此句意为自己身上太多的经历或工作上的人与事。

4、一凡所说:“用意似通不通。永怀,为永久的思念之意。”

其实永可作咏解。自问,这里为自己衡量意。前缀个难字,意为自己对目前的事也难以衡量。

郦波教授的诗虽非十全十美,但全诗语意也明白通晓,一凡说语意不通就说不过去了。一凡为自己的解诗解不明白而“如鲠在喉”,这种执念还是好的。只是一凡这种执念搞偏了就要改正,认个错有什么呢。我解错了也认呀!

通过解说可以看到,在“兼论名人诗词”中,回看一凡借“曾为莫言改诗”云云的这些文字,一凡想为自己充充门面的意思就脱离不了关系了。当然人们也不必当真,笑笑就行。

第二部份:

一凡对郦波教授的原诗改得面目全非。

本人已另有文章讨论过改诗,这里对一凡的改诗补说一下:

作者诗题为《旅夜作书》,一凡改为《旅夜抒怀》,之前我也认为《旅夜:抒怀》也行,然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本人之前对诗题的理解有误 ,因为《旅夜作书》有作者特指之事,这里要尊重作者。依据作者要表达之的意思。一凡《旅夜抒怀》的题目较宽泛,虽不能说错,但也不宜用。

第一句改诗:不必改,厚重感没原诗好,但还不至于面目全非。

第二句改诗:一凡完全曲解原诗意思。原诗“欲笺”句因诗人感慨赏音稀,想写(或笺注)而写不成,内容不单单指书信。而一凡的改诗是“欲封尺素”,一“封”字已说明一凡是有特定的对象写好了,但却慨叹雁声稀。雁在这种语境下,古人是以雁喻信使的、即现在的邮递员。你如想寄信的快递员可是随时上门收件的,就怕你没东西寄。原诗这里可是“赏音稀”,一凡的“雁声稀”可喻知音少?有典故吗?创新语?整语意通吗?

第三句改诗:推窗检点江湖事。推窗、语赘。原诗只叹自己的私事,一凡可真非凡,江湖上这么多的事也能检点,郦波教授对自身的很多事都不能一下处理而长叹。你一凡是不是还想累死郦波教授?

第四句改诗:风月满怀尘满衣。在高层洒店的室内,在这清风明月满怀的大好夜色中,你写封信都能写到尘满衣?一凡改诗的三四句表意一般,改得乱七八遭的。

原诗的“明月清风弄我衣”,是拟人化。是说在孤寂的晚上只有明月清风伴在诗人的身边。暗合上文“赏音稀”。

2、一凡在改诗前加了原语:打铁还需自身硬,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们先脑补一下,一凡说的这两个汉语俗语:

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思是:在炼铁是要用到的榔头是要自身硬的,如果它自身不硬,怎能打出坚硬的铁呢。引申为律人必先律己。

站着说话不腰疼,汉语俗语,多指别人不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却高谈阔论,夹杂说人得了便宜还卖乖之意;也比喻一个人不了解实际情况,只管口头讲述,脱离实际,也比喻眼高手低 。出自秦孝公与商鞅的典故。

一凡在改诗前面所说的这两个俗语的意思,结合一凡上文下文的行文风格,且一凡将诗改到面目全非来看,一凡这两句话带讥讽别人的意思极浓。

因此郦波教授于当日晚上(2021-04-26 20:11)回复一凡的文中回敬了一凡所说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原话。我们找出郦波教授于当晚回复一凡的信,(信中解说诗文的一、二部份这里从略,自己可到郦波主页找)的第三部份说:

“既曰“不通”,诗意又如何“升华”?岂非自相矛盾?我于旅途有感而发,实缘所遇所感。君无我之心境,徒然壁上观耳,果然“站着说话不腰疼”。”

建议诗友多读多写而非多空发议论,这样才能提升语感,避免空泛之言。

再者,以诗会友,本为雅事。若以贬损为能,自夸为务,则未免夜郎,徒为人笑。

一凡看到郦波教授的信后,也在当晚(4月26日22点38分)回复郦波教授,说:“我一口一个“郦波教授”,说自己站着说话不腰疼,已经自谦了。而您却攻击我“腰疼,夜郎”。简直有辱斯文!”

同一句话腰疼,一凡自己说出来的是自谦,郦波教授说出来却是攻击,并且是“有辱斯文”?这里什么理由?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一凡文中不但抬出为莫言等改诗之事来抬高自己;于评点文字时也确只是泛泛而谈,点评中曲解文意甚多。并说原诗“用词生涩近于生造且多处犯此错误”。那么是“赏音稀”生造、还是“雁声稀”生造?这不是“以贬损为能,自夸为务吗”?郦波教授有说错吗?

一凡连基本的诗句字词都不能理解,郦波教授“建议诗友多读多写而非多空发议论,这样才能提升语感,避免空泛之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有错吗?

并且一凡改诗前语带讥讽,于点评诗时不懂装懂,并于改诗中又强行用己意将诗改到面目全非,不知所为。说原诗“用词生涩近于生造” ,“似有词穷凑韵之嫌”这难道不是夜郎自大的表现吗?

况且“以诗会友,本为雅事。若以贬损为能,自夸为务,则未免夜郎,徒为人笑。”若以,只是假设性的语言,最多就是委婉式的不客气的语言。怎么成了“攻击”一凡和尚了?

一凡这理解水平就算了,怎么网络上并不多,但也不少的一撮人、有些还是有头有面的专家教授学者等跟着一凡起哄,说郦波教授骂人?

一凡于当晚上的回复文章说郦波教授“简直有辱斯文”,这不是一凡在破口骂人吗?

一凡:“我给您留足了面子,没想到您竟然气急败坏,就差对我破口大骂了。”又说“ 写出这么攻击性的回复,您是不要形象了。没有真本事,任你多大名号,在头条也没有人惯着你!”

各位看看,这是什么语言?那“气急败坏”的是谁?

这难道不是一凡和尚在文中第一次将意思曲解放大,并发出这么赤裸裸的语言吗?那又是谁心不甘而在网络掀起狂涛?

我们继续郦波网络诗案的详细分析。

郦波教授真的骂人了吗?下面对一凡的信件都作详细分析。

郦波于24月26日20点11分时发出第一次回复一凡的信后,一凡于当天晚上22点38分就回复了郦波,下面是一凡复信的内容。

郦波教授让我大失所望(一凡诗词客)

一,我文中已标明“笺字名词动用”。唐婉游诗,笺的是内容(心事,尔雅),而您笺的是同类的尺素,您把短纸写在长纸上,您是用浆糊粘吗!?陆游唐婉诗恰恰是您的不利证据。顺便提示一下您这文学院大教授:应该说“名词动用”,不要说“名词做动词”

二,再说赏音。虽为知音之意,二者一个是先行动作,而非知音那样后行动作。其次,您诗里写“欲”笺,也就是说还没有写,那么赏音者何在?

三,诗意升华之评语,放在讲缺点之前,作为文人,您不知道是客气话吗?您真是夜郎自大到一点都不虚伪了。

四,后面两段对我的冷嘲热讽,都是您主观臆断。我原文摆在那里,没有半点您讲的意思。您首先发难,有失风度。

我一口一个“郦波教授”,说自己站着说话不腰疼,已经自谦了。而您却攻击我“腰疼,夜郎”。简直有辱斯文!

五,诗意,我没好意思说,“无意趣不成诗”,您这首诗,意境寻常,流于俗套,古人写烂的题材,您写得毫无新意。如此,别的就无从谈起了,也就是说,从诗意来讲就应该废掉。我给您留足了面子,没想到您竟然气急败坏,就差对我破口大骂了。您看看我的原文,有对您一句不敬之词吗?

六,再告诉您:事,撞韵了。别告诉我古人也有撞韵。

七,您刚上头条写了的第一首七绝(您自己标的),连格律都不会。我提出以后,是您拉黑了我。您刚学会了点格律知识的皮毛,还在习作阶段,就把当初的事情忘了!写出这么攻击性的回复,您是不要形象了。没有真本事,任你多大名号,在头条也没有人惯着你!

以上是一凡诗词客回复了郦波信的全部内容。这里逐一作具体分析:

一凡回复郦波教授信的分析与解说:

分析与解说一、

1、笺尺素我当时也认为语意似有重叠,后来我发现我错了,郦波教授说得是有道理的。因为信一早就写好了,但并没有寄出,原因很多,或因事忙放了一边,或过了一些时日,在旅夜中想起此事,而那书信一直携带着。因为作者要说明书信的一些问题或事。 而信是已经写好了的。他不是重写,而是另纸作说明补充,这部份就是笺,就如我现在,将你一凡的改诗文章,打印出来后,不是在原文章批注,而是另行用纸。又如现在我注解你的这封公开回复郦波教授的信一样,不在原信上的文字分析,而是另纸分析,而同时原文也在的。所以这笺尺素虽有争议,但可以暂存一说的,留日后的专家确定吧。毕竟这文字上的解说,不是某一人说了算,更不是一凡说了算。至于一凡在之后说的宋词:欲寄彩笺兼尺素中的“笺兼”二字拗口,其实这两字在宋音中并不拗口,只是现在的普话说这两字拗口而矣。所以不要总是将自己充得很有学问似的,你连唐宋古音的常识都不懂,居然去乱评。还改写别人的诗。

2、一凡说: 应该说“名词动用”,不要说“名词做动词”。

看,居高临下说的就一凡有学问了!

“名词动用”也可说“名作动用”,通俗些的可以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更可以说“名词做动词”或“名词作动词”,一凡的说法不是唯一的选项。这里,一凡让郦波应该怎样不要怎样的,居高临下的,是显示自己的才学高于别人吗?一凡这书包抛出去,一不小心的就会跌落“屎坑”了,人家直接当你透明。不行吗?

分析与解说二、

赏音稀一词就不必在这里解说了,可先参看文章的一部份、也可参看郦波的注释。从这里可知的信息是,一凡对赏音稀一词直到他写这回信时真的不懂。

分析与解说三、

一凡“诗意升华之评语,放在讲缺点之前,作为文人,您不知道是客气话吗?您真是夜郎自大到一点都不虚伪了。”

这里先要回到《改写郦波教授一首七绝兼论名人诗词》文中,在文中,一凡评郦波诗“优点:诗意逐渐升华,天然而成,超脱俊逸,出尘脱俗,比较雅致。”其实,一凡评诗评成这样,真的不宜将别人的诗乱改的。赞美也要看场合环境等众多因素。你说你都大改了,且还改到面目全非的,这么溢美的词都说得出口?这合一凡的性格吗?合这文的文风吗?是不是你写这话时就包藏玄机、暗中说自己改的诗才当的起这话?那当的起吗?这难道不虚伪吗?

再回看郦波《复一凡诗词客的信》中所说的原话:

“既曰“不通”,诗意又如何“升华”?岂非自相矛盾?我于旅途有感而发,实缘所遇所感。君无我之心境,徒然壁上观耳,果然“站着说话不腰疼”。”

再回看《改写郦波教授一首七绝兼论名人诗词》文中

一凡说:“用意似通不通。永怀,为永久的思念之意,后面用了个“难自问”。我也想问问,思念如何自问,问个啥呢?”

这很清楚了。这是评诗中第一句:长夜永怀难自问,参看前面部份解说。

一凡解诗解不了,且曾于改诗前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站着说话不腰疼。(意为他一凡有过硬的本领,我能注解你的诗、改你的诗的我就有这种本事注好改好。这种话是话中有话的,不宜乱说)。由于一凡并没有理解这句诗,改得并不好。郦波用一凡的原话回应:果然“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这真的不是攻击。这类回怼只是一种并不客气反唇相讥而矣。

一凡将之放大升级到“攻击”暗中鼓动网名发起网攻,这确是“有辱斯文”的。

分析与解说四、

不要曲解丽波教授的意思,丽波教授后面两段话如下:

建议诗友多读多写而非多空发议论,这样才能提升语感,避免空泛之言。

再者,以诗会友,本为雅事。若以贬损为能,自夸为务,则未免夜郎,徒为人笑。

这两段话上文已经解读过了。这里再补充一下,你总是居高临下的说些大言不惭的说话,而所做出来的事却又让郦波教授对你“大失所望”的。郦波教授长期讲学,弟子无数,他是真心的建议,这你真的要慢慢细品,不要乱去曲解,你会有所感悟的。

再后一句是接着来讲开的,与上面不可分开理解。

若的意思是如果,是一个假没语。他并没有真的说你“贬损为能,自夸为务,” 但你的改诗文章中确有此倾向,郦波教授还是很有风度的与你说这样的话不亢不卑。你只不过积习成性,不觉罢了。

这句话:若以贬损为能,自夸为务,则未免夜郎,徒为人笑。

如果你以贬损为能,自夸为务的,那难勉会夜郎自大,而被他人取笑了。

这两句没有一凡所说郦波教授向你冷冷嘲热讽,更没对你主观臆断。这是一个优良学者所展现出来的谆谆善诱,苦口婆心之言。他更没有失风度,向你发难。最不然,这两段话最重也就是不客气的批评,实说,即便是这样他是在“袋钱落你袋”。

分析与解说五

诗意,每人不同就不同,人家所写也只是给特定的朋友看的,看不明白的都不会理会,至于“意境寻常,流于俗套”这个别人怎样写诗,喜欢怎样写,我等实在无权干涉。

人家教授写首小诗,又没去惹假和尚的,“干卿何事”?(关你鬼事咩!)

看一凡回信:“我给您留足了面子,没想到您竟然气急败坏,就差对我破口大骂了。”一凡看到郦波教授并不接受一凡的点评与改诗,恼羞成怒。

这话的意思是,我点评你的诗、改你的诗已经是给足你的面子了。看到了吧,谁“气急败坏”,谁在“破口大骂”了。难道你们都无视一凡发狂的话吗?

分析与解说六

“告诉您:事,撞韵了。别告诉我古人也有撞韵。”

老实说,一凡你的格律平仄的日日挂嘴边,怎么老是说这么低级的常识。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你的确还是多读读书,参详郦波教授最后两句话为宜。

我对你说,古人撞韵多着呢,且还是千古名篇,随便说一首说出来都能压死你一凡。看吧,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是的假和尚:

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韩愈的《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自己看吧,几岁小孩都知是好诗吧!撞韵又如何!再来一首,你之前从未看过的诗,呵呵呵呵……

北宋黄孝先《诗一首》

天寒霜落雁来栖,岁晚川空雁不归。

江海一身多少事,清风明月我沾衣。

所以,一凡说的“别告诉我古人也有撞韵。”真不好意思,真的很多。撞韵好不好的这要看人的才华,看你在写诗时会不会用。另外,很多专业性的术语也只是明清时人的总结,一凡不懂唐宋音,对很多专业性的术语实在不宜作泛泛之谈。郦波教授这么多次“袋钱落你袋”的,一凡都不知感恩,说一凡是假和尚真没说错。

“告诉您:事,撞韵了。别告诉我古人也有撞韵。”你看,这假和尚说得多么的洋洋自得而又聒不知耻的!

如果是我说的话被人怼回来了、又确知自己是不对,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早就在地上钻个洞溜了。或壮烈些的“扻头埋墙”了。人怎么能像你一凡无耻到这田地的?

郦波教授“以诗会友,本为雅事。若以贬损为能,自夸为务,则未免夜郎,徒为人笑。”这话最多不过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吧了。竟污蔑教授骂你?我就想问问假和尚、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吗?跟假和尚一起起哄的什么作家的什么教授的,你们的良心也被狗吃了吗?

分析与解说七、

老实说,一凡点评郦波教授的诗都不行,更不要说给莫言改诗了。那么之前所谓的指正,最多也是自以为是而矣。除了一凡等这批宵小,人家会信吗?一凡的改诗文章其实就是带有很大攻击性文章。

我们回看一下,一凡当时说得多么的动听:“我向来以息争莫辩为处事原则”,但却处处炫耀自己改过莫言的诗。却又曲解与乱改别人的诗,这是息争莫辨吗?这分明是一凡强行要郦波教授要接受一凡的息争莫辨,而他一凡可以随意胡为,不接受也得接受。学了点格律常识就满嘴平仄,这就是你的风度吧。一凡懂得治学吗?一凡的行为是学术探讨吗?

综上所述,各位朋友,请思考一下以下问题:

1、 一凡称不称得上是处处以他为中心,说话目中无人的?

2、 他所写的两篇文章中所展现出来的古曲文化基础合不合格?

3、 他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过不过关?

4、 郦波教授的信是不是像一凡所说的是骂人的话?

5、 一凡说郦波教授骂人是不是他在污蔑构陷郦波教授?

6、一凡是不是小人?

7、 网络上的众多文痦们是不是在断章取义的或别有用心的解读郦波教授的信?

我相信读者在全面的多次的细致的解读下,心中是会有一杆秤的。

附录:郦波与一凡的诗、文章,信所出现网上的时间,以供参考。

郦波:《旅夜作书》 2021-04-25 21:13:15

一凡:《改写郦波教授一首七绝兼论名人诗词》 2021-04-26 11:21:15

郦波:《复一凡诗词客的信》 2021-04-26 20:11:17

一凡:《郦波教授让我大失所望》(复郦波信) 2021-04-26 22:38:2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