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要不要频繁打窝,野钓打窝最忌讳这5点下次可别犯了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4-01-01 06:37:53

饵料里面加入比重大的酒米

那么在小河道不打窝的时候怎么使用搓饵钓鱼?饵料里面添加酒米的话,需要添加多少呢?首先搓饵的饵团在大拇指指甲盖大小,其次光头在浅水用搓饵的话一般10竿左右,在深水的话多抛几竿。饵料里面加入酒米的比例在10-15%左右。

再次怎么判断鱼类是否进窝

使用搓饵钓鱼,或者饵料里面加入酒米的方式钓鱼,怎么判断鱼类是否进窝呢?判断鱼类进窝的方法比较简单,比如:浮漂有动作、窝内出现鱼泡、小鱼不在闹窝等,通过这几点都可以判断。

1)、浮漂有动作

水底没有鱼的情况下,只有饵料散落后,浮漂才会慢慢升起,并且升起的速度很慢。如果浮漂出现上下抖动,则证明已经有鱼进窝,这时候使用拉饵钓鱼就可以了。

2)、窝内出现鱼泡

前期使用搓饵后,窝外或者窝内有鱼泡出现,这时候鱼类已经进窝。那么鲫鱼泡是什么样的呢?1两左右的小鲫鱼鱼泡大概绿豆大小,呈现单独冒出水面,或者2-3个冒出水面,冒出水面后短时间不会破碎。(鲫鱼越大鱼泡越大)

野钓要不要频繁打窝,野钓打窝最忌讳这5点下次可别犯了(5)

小鱼闹窝减少

3)、小鱼不在闹窝

有些小水面小鱼比较多,会有一些鳑鲏鱼、白条鱼、麦穗鱼闹窝。当小鱼不在闹窝的时候,或者闹窝减轻的时候,目标鱼鲫鱼已经进窝,这时候改用拉饵,缩小饵团钓鲫鱼。

判断鱼类是否进窝,是垂钓的基础,其实看看就懂:

  1. 因为窝内有食物,所以鱼类才会进窝,进窝后吃饵,浮漂就会有动作,通过浮漂的动作判断鱼类是否进窝。
  2. 不管是鲫鱼还是其他鱼类,在水底游动觅食,都会有鱼泡的出现,通过鱼泡辨别鱼类是否进窝。
  3. 小鱼不在闹窝的时候,或者闹窝频率慢的时候,证明目标鱼已经进窝,这个更容易分辨。

野钓要不要频繁打窝,野钓打窝最忌讳这5点下次可别犯了(6)

目标鱼进窝后钓获目标鱼

俗话说:“雁过留痕,风过留声”,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可言,鱼类也不例外。通过这几种方式,都能确定鱼类是否进窝。

最后不打窝需注意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不打窝使用饵料钓鱼并不是扔进水里就好,一些细节注意不好,想要有个好收获并不容易。

1)、抛竿的位置

抛竿要抛在一个点上,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因为抛竿越分散鱼类在水底越分散,鱼类比较分散吃钩的几率也就大大减少。定点抛竿,抛到同一位置效果更好。

2)、走水的速度

河道内的水流并不是统一的,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在走水比较快的情况下,不打窝是不行的,甚至窝料要选择颗粒大的玉米来防止被水流冲走。也就是说:“在走水缓慢的河道可以使用,走水较急的时候不太合适用饵料诱鱼”。

野钓要不要频繁打窝,野钓打窝最忌讳这5点下次可别犯了(7)

根绝走水的速度,确定打窝的方式

3)、钓一会后没有鱼吃钩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鱼类的活动量很大,并且鱼群呈小群活动。经常碰到钓一会后没有鱼吃钩的情况,因为鱼群小,钓获鱼类后,有些鱼类受到惊吓逃离窝点。这时候再使用搓饵钓一会,从新诱鱼进窝就行了,也就是所谓的诱钓结合。

有些钓友觉得不打窝不行,总觉得打窝后鱼才多,其实是使用饵料的方式错误罢了。

  1. 抛竿在同一个位置,有利于鱼类的聚集,抛竿过于分散,鱼儿在水底也比较分散,钓获它们的几率变小。
  2. 缓慢走水的小河道,饵料里面可以加一点酒米,如果走水比较急,还是用颗粒大的窝料打窝比较好。
  3. 夏季钓一会后没有鱼吃钩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鱼群小,这时候要考虑的是诱惑下一群鱼儿吃钩,诱钓结合才能钓的多。

这几种不打窝钓鱼需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常见,有些钓友说:“为啥我在小水面不打窝钓不到鱼”?无非是方法用错了罢了!不打窝并钓鱼,也是有一定技巧的。

野钓要不要频繁打窝,野钓打窝最忌讳这5点下次可别犯了(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