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写的是一位开荒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在荒野上开荒栽树的故事;《穷人》写的是虽然贫穷但却善良的渔夫夫妇,得知邻居死后,宁肯忍饥挨饿,也要收留邻居家的两个孩子的故事;《金色的鱼钩》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老班长照顾小战士,不惜自己牺牲的英雄事迹。这些都是记事的经典文章,那么,我们在写记事文的时候,应该如何写呢?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记事文,我们只要写清楚这件事即可,把事件的六大要素交代清楚就可以,这六大要素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谁、事情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等。但是,初中语文的记事文,不仅要求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你的文章还要具有可读性,吸引人。那么,有什么方法呢?
第一步:罗列素材、确定素材
假如我们以“那一次,我真感到”为例,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事小文,我们的第一步应该是什么呢?梳理素材、确定素材,这一步注重真情实感。
题目是“那一次,我真感动”,那么,你就想一想,在你的经历的事情中,哪些事情让你产生了感动的心情?把这些事情罗列在一张纸上,然后,在这几件事情当中,选取对你影响最大、情感冲击最强的那件事来写。
确定了事情以后,你再围绕这件事来写一个简单提纲:这件事的基本经过是怎样的?你为什么被感动了?事情带给你什么影响?或者这件事对你来说有什么重大意义?你都可以在文章中写出来。
第二步:聚焦矛盾,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曲折情节
记事的时候,如果没有波澜,给读者的冲击不会那么强烈,所以,记事文要再现事件的矛盾,写出人物努力解决矛盾的过程,这样,可以让记事文更有波澜,更吸引人读。这里的矛盾可以是人物的愿望与障碍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是理想与挫折之间的矛盾,等等。
以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为例,其中有一节故事叫“三调芭蕉扇”,写的是唐僧师徒三人过火焰山的事,吴承恩是这么写的呢?第一次孙悟空去找铁公主借芭蕉扇时被扇飞了,他又第二次去借,但又没成功,借到的是假扇;第三次,孙悟空骗到真扇后,却又被牛魔王变成猪八戒又给骗回去了,最后,孙悟空找到菩萨后才借到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的火焰,得以继续西行。你看,这就写出了事情的波澜,很好看。
把事件写出波澜的方法:写障碍、设悬念
所以,可见,我们要想把事件写出波澜,可以从主人公的愿望出发,写他遇到的障碍有哪些,这些障碍是怎么一一克服的。当然,这些障碍可以是外在因素,比如环境、他人等,也可以是内在的比如懦弱等,最后,通过不断努力,使愿望实现。
其实,还有一个方法,也可以把记事文写得吸引人,就是——设置悬念。比如,《散步》里,作者开篇写道:“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但作者又写道:“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你看,这两句话之间,就有悬念:母亲不是不愿意出来吗,后来怎么又出来了呢?这就是悬念,能牵着读者的情思读下去,这就叫吸引人。
第三步:抓住细节,锤炼语言,以情动人
如何让我们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呢?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抓细节。以《秋天的怀念》为例,作者抓住母亲进出的一个细节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后,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地,看着我。”你看,作者史铁生把母亲的这一出、一进,生动而又细致的进行了描绘,从而让母亲的爱子之情更加形象具体,更加感人。
另外,我们还要精心打磨语言,尤其是你用到的一些动词或形容词等。例如,在《散步》一文中,作者写到:“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而不是说“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这个“熬”字,暗写母亲的身体不好,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担心之情。
除了抓细节、锤炼语言外,你还可以借助抒情句直接抒发情感,抒情的句子一般放在记事的尾部,作为总结式,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注意语言要简练。
例如,在《散步》一文中,作者在最后一段写道:“好像我背上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作者就言简意赅地点明了主题,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人到中年对衰老的生命和幼小的生命必须负责的心境,他最希望的是家人的平安、健康。
以上就是初中生写记事文的一些方法:记事要有波澜,记事要写出情感,要注意进行细节描写,用词要恰当,也可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
最后,推荐一些经典的记事文给同学们阅读:范锡林的《竹节人》、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鲁迅的《一件小事》、巴金的《伤害》、丰子恺的《东京某晚的事》,另外也可以阅读一些书籍,如《铁凝散文选》、《毕淑敏散文选》等,仔细体会和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