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作物需肥规律和增产原因,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肥力变化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4-01-12 21:46:56

农民朋友在种植生产中,要想获得高产,施肥是必需的。现在虽然有很多专家极力反对使用化学肥料,说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理论上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实际上,有机肥是长效肥,化肥见效快,效果好,我国人口基数大,要获得高产,化肥是必需的。目前,只能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减量增效,尽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但是农民用肥用药,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怕效果不好,一般都在推荐用量的基础上加量,我爸就是这样。而且,大家在种植过程中很喜欢用尿素(氮肥),不管什么时候追肥,都是一把尿素撒下去,稍微懂一点的就用复合肥(氮磷钾),很少给作物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因此出现了肥料越用越多,产量却提不上去的情况,甚至还不如别人没用那么多肥料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一下,作物吸收营养的3大规律,这是科学施肥的基础:

一、作物需肥的3大规律

1、木桶原理(最小养分律)——补充中微量元素的原理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除了大量元素氮、磷、钾,碳、氢、氧、还要其他中微量元素,中量元素:钙Ca、镁Mg、硫S、硅Si(1%);微量元素:硼B、锌Zn、锰Mn、铜Cu、钼Mo、铁Fe、氯Cl(0.1%)。这些元素之间,不可缺少,不可被替代,作用意义同等重要,不因需求量的多少而影响重要性。

如果把不同的元素看作是木桶的木板,容量当作是产量,那么决定作物产量的就是最短木板的长度。而对于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土壤,这个最短木板不相同。比如水稻,可能是硅,花生可能是钙,其他开花结果的作物可能是硼,这些元素就限制了产量的增加。

如果不补充这些元素,其他肥料(木板)再高,产量也上不去。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补充这些中微量元素非常关键。

说明作物需肥规律和增产原因,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肥力变化(1)

2、养分归还学说——作物需要施肥的原因

随着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若不及时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大家都很自觉的补充氮磷钾,但是中微量元素肥料很少有人补充,这样就会越来越缺,严重限制产量的增加。

3、报酬递减规律——需要科学施肥,不过量施肥的原理

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如果达到最佳施肥量后,再增施肥料,单位化肥增加的产量反而下降。也就是说施肥数量要适当,切忌过量施肥,增加成本,还达不到效果。

说明作物需肥规律和增产原因,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肥力变化(2)

二、以硼为例,谈一谈如何科学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

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需要的量很少,但是必不可少,尤其是对一些开花结果的作物,如各种果树、粮食作物、花生、大豆、西瓜、番茄等,不过大家心里清楚,是不是很少使用硼肥?

1、硼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

硼素供应充足,根系生长好,植物生长繁茂,坐果率高,膨果好,籽粒饱满; 反之,硼素供应不足,植株生长不良,落花落果严重,籽粒灌浆不饱满,果实僵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下降;

1.1 参与碳水化合物的分配运转,促进果实膨大,籽粒灌浆

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硼参与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分配与运转,促进果实膨大,籽粒饱满,增甜提质。

缺硼叶片中的光合产物运输不出去而使叶身增厚,因此作物不仅花期需要硼,后期膨大也需要硼的参与;有研究表明,作物一季节喷施3次硼肥,至少可以增产20%,配合基肥,增产更显著。

1.2 硼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增加细胞壁结构的稳定性

硼是细胞壁中果胶的构成成分,影响着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也与果实生理、品质形成及采后耐贮性密切相关。硼主要存在于细胞壁果胶中,使果胶网络得以固定在胞壁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骨架上,从而增加细胞壁结构的稳定性。

1.3 硼促进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受精和种子的形成

硼增强花粉粒的活性,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增加开花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受精,减少受精不良引起的落果和籽粒空秕,灌浆不饱满。作物缺硼,容易出现蔬菜瓜果花而不实,小麦“小花不孕”、棉花“花而 不蕾”、水稻籽粒不饱满、花生空壳、柑橘畸形裂果等。

此外,硼促进根系的发育,促进钙的吸收,缺硼时先在生长点出现症状,根尖、茎尖停止生长。严重时生长点萎缩死亡。

说明作物需肥规律和增产原因,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肥力变化(3)

2、作物缺硼的症状列举

缺硼使某些酚类物质积累而使作物受害,花椰菜顶芽“褐腐病”、萝卜根“心腐病”、芹菜“茎折病”。

说明作物需肥规律和增产原因,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肥力变化(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