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原本一身绿色戎装的玉米地,渐渐换成与季节相符的金黄色。在阳光下,玉米秆儿交出它沉甸甸的果实。
我对玉米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小时候,母亲只要看见有小贩用一根扁担肩挑一炉火、一个风箱、一只黑黝黝的爆米锅,走街串巷吆喝“炸炒米、炸炒米……”,就会抓几把黄黄的生玉米粒,炸爆米花。那小贩右手拉风箱,左手摇手柄,在有节奏的“吱吱”声中,风箱呼呼作响,吹出炉火。约莫十分钟,当压力表显示锅内压力达到某一点时,小贩站起来,打开爆米锅盖,只听嘭的一声巨响,一锅金灿灿的爆米花出现在眼前。在热气氤氲中,刚刚还捂着耳朵围观的几个孩子一窝蜂涌上去,母亲会随手抓几把给孩子们吃,那滋味香喷喷、甜滋滋的。
玉米曾被人誉为“金豆”。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玉帝下令三年内不准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还立了一块石碑,上书“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重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想到了以爆米花代替金豆。到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玉帝看见。玉帝一看人心所向,只好放出龙王,让他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玉米与“稻、麦、稷、黍、菽、谷”并称为“六谷”。玉米,别名很多,各地叫法不同,有玉蜀黍、苞谷、苞米等,东北称珍珠粒,山东称棒子,潮州称薏米,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番麦。
据传,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一天途经山西,粮草殆尽,慈禧饥饿难耐,侍臣忙从百姓家讨来两个窝窝头。她吃后觉得味道不错,问侍臣何物?侍臣慌忙禀告说“珍珠米窝窝”。慈禧听后信以为真,连说“好吃好吃”。日后她返回北京,一直喜欢吃珍珠米窝窝,并将这种窝窝头作为一种点心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仿膳”的一种风味小吃。
墨西哥是玉米的发源地,享有“玉米故乡”的美誉。对墨西哥人来说,玉米绝不仅是食物,还是神物,是千百年历史中印第安人宗教中崇拜的偶像。墨西哥人常说,“我们创造了玉米,玉米同时也创造了我们,我们是玉米人”。
在我国革命战争年代,玉米也常出现在诗人作家的笔下。从艾青的《火把》、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等诗中,我们不难领略玉米在艰苦岁月中所起的作用。
忽然想起,小时候常捋下玉米须须,粘贴在下巴上,装扮成白胡子老头,惹得小伙伴们哈哈笑。不觉这一晃,自己真成了老头。白驹过隙,流年似水,还时常会想起儿时炸玉米花那震耳欲聋的响声,和它弥漫开的浓浓香味。如今,我时常想起智利诗人聂鲁达一首叫《玉米的颂歌》的诗:“咬着你,玉米烤的饼,就是和遥远的合唱深沉的舞曲的海洋在一起/煮着你,你的香气四溢,飘向蓝色的群山。”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