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继兵
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新文化运动旗手、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一生波澜壮阔,叱咤风云,五次东渡日本,五次入狱,担任中共五届*(委员长),逝于42年5月。陈独秀生前是不平凡的,逝后67年来,他的墓到墓园的变迁,也显示了伟人的不凡。我作为一位陈独秀思想的热心研究者,也是安庆陈独秀墓30多年来变迁的见证者,又是独秀园工程的领导小组组长,在陈独秀诞辰130周年时,有必要将“独秀墓”到“独秀园”的历史变迁记载下来,留存于世。
一、星落江津 ,暂葬客乡。陈独秀逝于1942年5月27日晚上9时40分,终年64虚岁。6月1日葬于四川江津县大西门外鼎山之麓康庄。 墓地及安葬等事皆由好友江津名士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全力赞助及同乡、同学、朋友的捐助,置了四川香楠木棺材,临时厝于西门外邓燮康园地。陈的墓址选在鼎山麓康庄桔园之中,用白条石砌成圆形的墓体,占地近120平方米,墓宽5米,长7米,墓周水泥过道宽1米,墓前有石梯,左右有条石凳,墓后有条石堡坎,1943年立碑,碑文:“独秀陈先生之墓”,陈独秀挚友葛温仲之子葛康俞书。
二、子遵父嘱,迁回故里。陈独秀出生于安庆市城北后营,祖籍安徽省怀宁县白泽湖乡沈店村陈家剖屋,陈独秀的发妻高晓岚1930年逝于安庆,高晓岚生前请风水先生在安庆城郊叶家冲一带的山坡上选了一块墓地,并嘱子松年,待其父逝后要与她合葬此地。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陈独秀在江津临终前也嘱咐三子陈松年:以后回家,把我的棺木和祖母的棺木都带回老家安庆去。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7年5月底,陈松年遵照父亲陈独秀的遗嘱,从已经落土多年的坟中起了祖母、父亲两棺灵柩,先运到重庆,后雇了一艘浙江帮船,顺江而下于6月2日运到了家乡安徽安庆江边码头,将棺木抬到安庆西门外古刹太平寺存放,不久即雇了朱雅盛等4名村民将其棺木抬到叶家冲,与原配夫人高晓岚合于一冢,遂了父亲的遗愿,了却母亲生不能与丈夫同寝,死也要与其合冢的遗嘱。
陈松年鉴于当时的政治气候,把墓修的不大,墓碑也很小,而且墓碑上刻着“先考陈公仲甫之墓”八个字。 “陈仲甫”名字,知其者极少。正是如此,陈独秀的墓才躲过了极左年代的种种浩劫。77年,我在安庆郊区工作时,陈独秀墓所在地的林业大队民兵营长朱传斌很神秘的告诉我,要带我去看陈独秀的墓,我们在树木林中、柴草缝里找到了一簇小土堆,面积也不过一平米,顶高不过两尺, “先考陈公仲甫之墓”的墓碑已经不见了,只见到陈独秀发妻高晓岚的墓碑,墓碑露在地面上也不过一尺多一点,天长日久,墓碑斜躺在土坟前,墓碑上“先妣高氏晓岚之墓”隐约可见。
三、重修墓冢,初露于世。“文革”中,由于陈家多年不敢去扫墓,墓地的山林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墓已经埋没在柴草中,土坟多年没有人添土,历经风雨冲刷,只剩下一个小土包,一般人很难找到。1980年冬,安庆市文化局副局长张君(女)等人与陈松年谈及陈独秀墓之事,相约一同到山上去寻看墓地,因无标记可寻,怎么也找不着。后来,在当年为陈独秀抬棺的老农朱雅盛帮助下,他们才确认了墓地。当时拨乱反正工作刚刚开始,人们的思想还很禁锢,想要修墓,哪一级政府都不便出资。最后,文化局下属的市文物商店借出200元,由陈独秀的孙女陈长璞主持操办,请几位农民挑些土将坟抬高一些,用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陈鹤年四个儿子的名字立了块碑。 这次修墓是在1980年冬天,但因1979年10月9日是陈独秀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在墓碑上就刻写了这个时间。墓,仍然是土坟,但重立了碑,石碑是从市向阳化工厂旁边一家石料厂买来的,选用的是麻白色的大理石材料,石碑总长1.3米,露出地面约0.9米,一尺来宽,碑文为“陈公仲甫字独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子延年、乔年、松年、鹤年泣立。碑文是陈长璞起草,经父亲陈松年过目同意后才刻上的。这是“文革”后,陈独秀墓第一次公开与世人见面。
四、小平批示,保护墓冢。第三次修墓始于1981年。这年5月,陈独秀一个后裔张军,当时在新疆司法部门工作,给*写信,反映陈松年的住房、子女就业和陈氏故居、墓地等问题。*批示中央办公厅斟酌处理。中央办公厅于7月致函安徽省委办公厅,要求了解和处理来信中有关问题,并指示对陈独秀墓可作为历史文物加以保护。安徽省委负责同志在批文中说:“作为历史文物加以保护,可立一标志。”据此,安庆市政府决定将陈独秀墓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未考虑重修墓地问题。由于前次修墓仅仅是挑了几担土,将坟加高了,泥土经过雨水淋洗,墓地已坍塌得不像样子。于是,安庆文物局以保护文物的名义,向市政府写报告,要求拨款将陈独秀墓稍加修葺。安庆市政府要求向安徽省文物局请示后再定。后来,经安徽省文物局局长口头同意,安庆市政府决定拨款2万元,但要求在省主管部门正式下文后,拨款才能动用。安徽省文物局迟迟没有下文,这2万块钱也调作他用了。这样一直拖到1983年,经过多方努力,安庆市政府决定重新拨款。这次拨款连同后来追加的几次,共批拨1.4万元,墓才得以重修。墓碑的正面只刻有“陈独秀之墓”五个字,这是根据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蕴山(陈独秀同乡挚友)老人意见“你们要把陈独秀墓保护好,墓碑上只写‘陈独秀之墓’五个字”而定的。文化局承办再次重修陈独秀墓,由张君、唐根生同志具体操办。这次修墓是参照四川江津的原墓样子修成的,所需石料均是当地的花岗岩麻石,墓台占地12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四周有护栏,墓冢高1.5米,直径3米,墓冢没有封顶,立墓碑,碑文:“陈独秀之墓”,由安徽书画院张建中书,墓碑后面刻陈独秀生卒,与原配夫人高晓岚合葬等文字。墓台前有30米长墓道,用麻石铺成,但墓道两周没有整治,墓道的两侧还留了几处坟,其中西侧一坟墓冢较大,很不雅观,前来瞻仰陈独秀墓的人们对此均有非议;墓道两旁和墓冢周边都是林业大队栽植的高大笔直的杉树和一些杂树,墓冢的西边是一些高拔翠绿的毛竹。墓冢后石栏上立有:“安庆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标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