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难点是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通过上一节课学生对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的探究,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绿豆种子发生了变化。在课上让同学们进行统计,先统计小组,再统计大组,最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交流,从数据中得出绿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空气、温度和水分,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同学们通过亲身实验得出的数据真实有效,情绪都很高涨,后续的实验也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不过,在这次实验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刚刚开学的那周,温度不是很高,只是相比较冰箱要好一些。因此除了阳光、黑暗对照组在盖了盖子的情况下萌发现象非常明显外,其他组只能看到绿豆种子的胚根处冲出了一个白点,因此在统计数据时,这种情况也算作发芽。同时也在全班进行分析,了解为什么加了盖子的组萌发现象明显,同学们纷纷道来,加了盖子过后温度会高一些,更适合种子的萌发,因此也再次验证,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还有同学结合生活实际,农民伯伯在播种的时候要盖一层薄膜,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同学们通过这样一个提出问题–根据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对照实验–记录观察–统计数据–交流分析–得出结论的一整个过程,体会到科学的探究性、严谨性和趣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