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雷雨》的人,都不会忘记繁漪。
她的疯狂偏执让人不寒而栗,但其实,繁漪也是个可怜人。
很多人可能不认同,想拿“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来反驳,但《雷雨》的作者曹禺自己都这样说:”我会流着泪哀悼这可怜的女人,我会原谅她”。
的确,没有人生来就是怪物,繁漪其实是《雷雨》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
是繁漪的不幸造成了繁漪的狠毒,爱极生恨。
那么,这个不惜用乱伦来反抗丈夫的新时代女人,到底值不值得可怜呢?
枷锁中的女人疯狂阴鸷的繁漪其实是个可怜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开篇有一句话是:“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繁漪就是个被迫处在层层枷锁中的女人。
社会新旧交替,繁漪却被夹在其中,一面接受新的教育,一面却生活在旧的环境。
《雷雨》中这样描写从前的繁漪:“她原本是一个中国旧式的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有她对诗文的爱好,也有一点原始的野性。”
这样的评价,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温婉喜静、聪慧狡黠的女孩子。
那时的繁漪,在没嫁人之前,绝对对婚姻和爱情有着一定的向往。
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身于封建大家的繁漪只能嫁给门当户对的周朴园。
若是繁漪没有接受过新式教育,没有接受过自由的思想,那么像无数可怜的旧家庭妇女一样,
一辈子老实守旧,繁漪也未尝会那么痛苦,可偏偏见过光明,封建社会带来的压迫才更加难挨。
当然生活在旧社会中,繁漪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得带着些旧的成分。
从繁漪对待周家仆人不客气的态度,就可以看出繁漪还是有着贵族阶级优越感。
那么这样一来,繁漪就相当于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进不得,退不得。
她挣扎不出来,也跳不出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始终有一种反抗意识的繁漪只能在“此山中”“蹦跶”,她跳不出封建社会的圈子。
就像她清醒地知道现实的残酷,知道反抗没有作用,但是她依旧会选择去争取,与封建礼教硬碰硬,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但她的方向除了依托男人,就再也找不到出路。
这也就意味着执着倔强性格的繁漪,注定是要吃苦头的。
在控制欲丈夫下的生存空间繁漪的悲剧就是从嫁人开始的。
《雷雨》中这样描述繁漪后来的形象:她静静地从走廊走来,穿镶灰花边旗袍,眼睛大而灰暗,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
阴鸷沉闷,暗淡无光。
繁漪终究还是成为了一个双眼无神的年轻妇人,任由怨恨和痛苦侵蚀自己。
难以想象,嫁人能把一个人磋磨成这样,只能说女人千万不能所嫁非人。
繁漪嫁给周朴园就是个错误,但是她无力反抗家族的安排,或许当初反抗过,但是没有用。
按《雷雨》现表明的年龄来推算,繁漪的儿子周冲十七岁,繁漪三十五岁,周朴园五十五岁,
那么繁漪至少嫁入周家有十八年了,也就是说繁漪大概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嫁给了三十七岁的周朴园。
如花似玉的年纪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岁的老男人,繁漪心里肯定不好受,若是周朴园能好好待繁漪,
也就罢了,关键在于周朴园从没有把繁漪放在眼里,甚至想像控制一件物品一样控制繁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