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们,本文作者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在读博士生刘晓娟,《海鲈养殖调研报告》从多方面为您详细地讲解海鲈鱼的养殖情况。从海鲈鱼的养殖现状,养殖技术,养殖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市场营销等多方面为您呈现海鲈鱼的专业调研信息。
由于本文较长,我们将会分为上中下三篇为您呈现。
第一章调研背景分析
1、产品概述
(一)海鲈生物学特性
海鲈学名七星鲈,也称花鲈、白鲈,是一种名优特经济鱼种。体长椭圆形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头中等大,略尖。其鳞为栉鳞,鳞较大,近似正方形。海鲈具有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表型特征,属于广温、广盐性,浅海近岸中下层鱼类,最适生长盐度范围2-20‰,低于2‰和高于20‰条件下生长发育变慢,耐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22-28℃,在12℃以下或28℃以上摄食强度减弱,7℃以下几乎停止摄食。海鲈是东北亚特有种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北部湾海域和台湾海域,国外常见于日本沿海。古代诗人曾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诗句称赞其体态和味道。在沿海一带,产量较高,为产区的重要食用鱼之一。近年来随着海鲈自然资源的日趋减少与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加,且海鲈具有生长快、病害少、适应广、价格高、效益好等特点,目前国内外海鲈养殖产量都呈上升趋势。
(二)海鲈养殖现状
海鲈养殖的经济效益良好,能够在海水、半咸水及淡水水质下养殖,在有咸、淡水资源的河口池塘和网箱养殖产量更高,目前是我国半咸水土池塘和海水网箱的重要养殖对象,在我国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等省份广泛养殖,2010年以来,每年我国海鲈养殖产量均超过10万吨,约为日本和韩国鲈鱼养殖产量总和,年总产值超过30亿元。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海鲈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且呈集中趋势,其中,在广东、福建两省产量所占总份额达79%。虽然在2012年全国海水鱼整体呈现“产能增、成本升、销售难、价格降”总体形势下,海鲈价格*,突破成本价,尤其是广东珠海海鲈盛产地,即使政府几次调控救市,海鲈年产量仍不断下滑,但从14年开始,随着海鲈价格的逐步回升,以及市场对海鲈鱼需求的增加,海鲈年产量也开始不断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国海鲈年产量已超20万吨,对饲料的需求量超25万吨,稳居国内海水养殖鱼类之首,是目前最有市场开发价值的水产品种之一。
2、调研概述
(一)调研目的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地处珠江出海口,渔业资源丰厚,是国家级河口渔业示范区。斗门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工养殖海鲈,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白蕉镇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海鲈产区,其海鲈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欧美等国家。2009年斗门成功注册了“白蕉海鲈”商标,并成为珠海市农业类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又通过了中国水产流通和加工协会专家评审,被评为“中国海鲈之乡”,2016年白蕉海鲈获评“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白蕉海鲈被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2019年,珠海被评选为了“中国海鲈之都”。
由于海鲈生长周期短、可高密度养殖、对饲料无特殊要求、综合养殖效益高等特点,使得斗门海鲈养殖面积快速增加。据估算,2019年珠海市的海鲈养殖面积超过3.1万亩,海鲈年总产量约12万吨,产值21亿元,约占全省产量的70%、全国产量的50%。在全国的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因此,得珠海市场者,即得中国海鲈市场半壁江山。
为了解海鲈种苗供应、养殖概况、饲料竞争态势、流通趋势以及市场前景,进而制定更加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海鲈各种产品的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特对珠海白蕉海鲈的养殖区域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
(二)调研范围
(三)调研样本分布(2019年)
本章总结:
上篇详细讲解了海鲈鱼的生物学特性,养殖现状,珠海市海鲈鱼市场的调研概述。中篇主要讲解海鲈鱼的养殖技术以及在养殖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类问题和解决方法。(本文转自【水产先声】。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海鲈产业市场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