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凯视宏科技制作”的店铺页面展示的比赛获奖证书。
“获奖率大概是90%。”商家的研发工程负责人“谢老师”告诉记者,他曾经获得“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一等奖”,有着丰富比赛设计经验,一直在深圳从事各种科创作品发明,获得多项创新奖和专利。
他介绍,客户在提供构思、方案、具体要求后,他们评估给出建议和修改意见,客户需要先拍下一个600元的作品链接,但具体的价格看作品复杂程度,谈好后最后补差价。
在其微信朋友圈,“谢老师”展示了团队为客户定做的多个科创作品,最新一条朋友圈称“开始预定2021年的大赛作品”。他表示,他们和一些学校合作较多,为了保密,给客户定做的获奖案例不能公开。
“谢老师”展示了团队为客户定做的多个科创作品,最新一条朋友圈称“开始预定2021年的大赛作品”。
除了科创小发明,一家名为“欢畅创意策划公司”的商家,宣称可定制创青春、互联网 、挑战杯等各类比赛创业计划书,实时销量显示,商家提供的该服务月销“1000 ”。
记者以购买创新创业比赛校赛计划书,同时需要Word计划书加PPT展示为由向商家咨询,对方提供了三种方案:高级编辑:1000元(硕博学历,15年以上工作经验,行业经验丰富,文笔优秀,见解独特,撰写速度快);中级编辑:800元(硕士以上学历,8年以上工作经验,提供完善建议,周密细致);普通编辑:600元(5年以上工作经验,按客户思路描写清晰,准时交稿)。
商家负责人“帅帅”告诉记者,定制国奖级别的作品9000元,省奖4000元,如果国奖未获奖可退500元,但“包得省奖”,未得奖可退全款,所需的作品面试答辩可以负责教授。
“定制的作品国奖获奖概率70%、省赛90%。”“帅帅”以保护客户隐私为由拒绝提供定制的案例,只给记者展示了两个定制校赛计划书的用户向其咨询下单的聊天截图。
记者查看发现,在该店铺下单购买的用户中,有用户评论称定制的比赛项目书进入国赛,以校赛第二的成绩进入省赛。但也有用户评论,称商家信誓旦旦宣称保证可得奖,花费300元购买的比赛计划书初赛都没过就被淘汰。
也有用户评论,称代做的商家信誓旦旦宣称保证可得奖,花费300元购买的比赛计划书初赛都没过就被淘汰。
专家:学生是“作品代做”的受害者
各类绘画、科创比赛早已对代做比赛作品亮出“红灯”。
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例,其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规则、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规则、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均明确提出,参赛项目存在代做、抄袭、研究工作作弊等问题,将取消作者参赛或获奖资格。
参赛人数屡创新高的“‘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章程也提出,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但作弊现象依旧难以禁绝。今年7月,就有网友质疑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获奖作品《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存在代做痕迹。随后,涉事学生家长陈勇彬发布书面情况说明,称自己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并就此郑重道歉。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也通报,获奖项目违反了竞赛规则中“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规定,决定撤销该项目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收回奖牌和证书。
不惜冒着被剔除参赛和获奖资格,找人代做比赛作品,获奖除了得到称赞和荣誉外,学生可升学加分、评优保研加分、获得现金奖励、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审方面也有便利。
以“‘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西安某一本高校印发的“‘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激励暂行办法”规定,本科生参加该竞赛可获得素质拓展学分,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学生,在参加研究生考试中通过国家控制分数线,同等情况下报考该校优先录取。指导“互联网 ”竞赛获奖教师,在职称评审时其获奖可与相应级别教学成果奖等同;在学校职称评审中,同等条件下,有“互联网 ”竞赛指导经历的教师优先。
在今年7月,青少年科创大赛作品代做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长期关注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在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盛行的情况下,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难免也会受影响,尤其是当结果与升学有关系的时候,部分家长、老师就会想办法‘走捷径’。”
在比赛性质逐渐“变味”后,教育部也对此做出规定。今年7月,教育部发文指出,各地要继续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幼升小、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不得将任何竞赛奖项作为升学依据。严禁将各类竞赛获奖情况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中考)加分依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半月谈》的报道也指出,在教育部已明确特长生、竞赛生培养与升学加分“全面脱钩”的情况下,由于很多竞赛成绩在校内评优、升学保送等方面依然发挥着“隐性加分”的作用,很多家长仍乐此不疲,还动用各种关系、资源搞竞赛造假,“各有各的门道,并且越高端越隐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就此分析,从比赛的专业化层面看,代做作品基本是刻板化、模式化,评委识别起来相对简单。但不排除部分竞赛机构为了利益,往往明知作品为假,为了比赛收费也给家长或者学校颁一个奖。这种评奖的单位或者机构存在严重的、主观的欺诈行为,应该受到严惩。
作为学校、家长,要意识到,即便是通过“代做”方式获奖,也是一个买假的行为,给学生或孩子造成了“为人”方面的伤害,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应该理性看待比赛获奖。
(文中肖宝、傅宁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