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银行也在常态化金融知识普及和集中性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中积极行动。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银行宣教的实际成效,受访者表示银行在诸如:如何防范账户资金被盗取以及资金被盗后的补救措施、自称“熟人”要求打款等防骗宣传很大程度上帮助自己提升类似风险的甄别能力。同时,消费者普遍表示希望银行机构可以在理财产品收益风险,市场风险以及银行机构和第三方平台合作关系的披露上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强员工管理,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宣教活动方案,帮助消费者进一步提升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
各城市之间的差异
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的消费者对于各项风险点的关注度趋同于全国分布。深圳的消费者会特别关注收费标准有没有被明确告知(80%),关注度明显高于北京(55%)上海(58%)的金融消费者。而上海的金融消费者对收到自称熟人的打款电话(69%)、银行人员推销非本行发行或代销的产品(64%)、银行人员介绍完产品后要求客户自行通过线上下单(58%)、销售人员在非“双录”环境下所作的承诺无法得到保障(57%),这几方面的风险认知相对更高。
有关金融风险教育需求,不同城市的消费者偏好各异:上海消费者的整体教育需求与全国基本保持一致。北京的消费者相较于另两个城市的客户更希望银行可以针对以下两个风险点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的关注度和宣传力度:“银行人员约我在行外咖啡店见面跟我说明理财产品,事后却又不承认口头承诺过的事项”和“我想自行通过手机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但银行人员中途介入影响了我的独立判断”。深圳因样本量较少且分布分散,暂不展开。
消费者年龄层之间的差异
年轻群体和年长群体担忧的潜在金融风险点也各有侧重,年轻群体比年长群体更担心发生自己的手机是否可能被安装恶意插件、个人信息泄露、账户资金被盗、自称“熟人”要求转账的风险事例;“银行人员向我推荐产品后,以线上下单更方便为由,让我自行通过线上下单”的金融风险则是年长群体更关注和担忧的。
不同年龄层对于接收银行机构开展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的反馈也各有千秋,年轻人对于银行开展的珍爱征信、线上下单的注意事项和风险提示等相关金融知识宣传,反馈和评价高于年长人群。而更多的年长人群则更多地看到了银行在销售人员的合规管理上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年轻群体希望可以继续从银行接收有关理财产品收益风险相关的宣传,而年长群体希望银行可以在各个渠道、环节中更加明确,清晰地公示产品/服务的收费标准,方便客户接收。
消费者性别之间的差异
从性别差异来看,女性消费者更担心“银行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只说明了产品的优点,我事后才知道自己需要承担许多市场风险”,“银行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没有明确说明收费方式,我事后才真正理解详细的收费标准”,“银行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保证了一定的投资收益,我事后才知道收益是由市场行情决定,没有人能保证”。男性消费者相较更担心销售人员在行外的口头承诺无法得到保障。
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对于银行在金融知识宣教的成效反馈也各有侧重,相较女性消费者,男性消费者对于银行在提示“销售人员在推介产品后,要求客户自行下单”这类风险的措施更为认可。银行在提请消费者注意第三方平台下单的安全性所做的措施和宣传,女性消费者反馈则高于男性消费者。男性消费者希望银行可以加强普及因不合规的销售行为导致的风险提示,例如:“银行人员约我在行外咖啡店见面跟我说明理财产品,事后却又不承认口头承诺过的事项”;“银行人员向我推荐产品后,以线上下单更方便为由,让我自行通过线上下单”等,帮助消费者更好的识别风险,守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女性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教育需求更多存在于收益风险、市场风险的普及。
渣打银行的品牌承诺
渣打银行一直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未停止行动。
该行切实承担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者教育的主体责任,提高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除积极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钱袋子’”、“防范非法集资”、“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等宣传活动之外,该行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核心主题,持续尝试公众宣传教育工作创新,拓展“线上、线下双结合”模式:通过官方微信号推送多篇原创消保主题作品;通过渣打银行官方视频号多次推送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视频;通过营业网点的金融知识专区摆放自主设计的宣传折页供来行客户取阅,以及特别设计制作了包含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非法集资等消保主题的书签和含消保主题的生活用品作为线下宣传活动的礼品发放给广大金融消费者,进一步扩大消保知识普及面。
该行积极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专项培训,增强员工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培训人员包括中高级管理层,基层员工和新进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