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9年,58岁的李白早就已经失去了对仕途的兴趣。在这一段时间的诗歌当中,他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对于山水的描绘,表达对于朋友间友情的歌颂。尤其是在他经历了流放夜郎遭遇之后,对于人生,对于未来有了全新的看法。
在以往的古诗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李白满怀着对于长安的盼望。在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以后,李白内心的惆怅是难以用语言概括的。他不甘心,所以才会有跟从永王李璘一事。不过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显然,李白对人生也看得更为清楚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有足够的心理平衡去劝导朋友。因为他的朋友和他有过类似的经历。他自己不再憧憬仕途的进步,也劝自己的朋友遭遇被贬之时,也应该再放开点。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巴陵赠贾舍人》,是李白写给当时的朋友贾舍人的一首唐诗。贾舍人是当时的诗人贾至,公元758年的时候,被贬为汝州刺史,第二年被贬为岳州司马。在这个时候,两个人相遇,贾舍人对于仕途还是渴望,得到进一步的进步,所以才日夜盼望长安城能有恩典,让自己回到长安。
李白就用这首古诗来劝诫他。“贾生西望忆京华”,你今天被贬来到越州,憧憬有朝一日能够回到长安,这种心情我非常能够理解,因为当年我也是如此。“湘浦南迁莫怨嗟”但是面对此情此景,你不要抱怨。
后边两句则是解释第二句的原因。“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你要知道,在汉文帝的时候,当时极富才华的士子贾谊曾经被贬长沙。你今天只不过是来到了越州,要比长沙距离长安的距离要近了很多,由此来看,当今皇上的恩典要比汉文帝重的多。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比较就意识不到自己有多幸运。李白在这首古诗当中就是拿汉朝的贾谊被贬长沙,来和今天朋友被贬来到越州做比较。这样才显现出皇恩之宏大,朋友的遭遇之幸运。
这首唐诗读起来非常简单,除了运用当年贾谊被贬长沙的历史典故之外,没有什么修饰,也没有什么想象,更多地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友人的同情之心以及安慰宽解之情。相信当年李白的写这首古诗的时候,是有几份同理心的。
虽然当年还没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的诗句感慨,但是他们彼此的经历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面临的形势以及人生经历,其中同病相怜之意不言而喻。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