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韩振军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年二十九晚上19:00左右,我刚到医院的电梯口,突然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说:W先生突然出问题了!需要紧急抢救。
但是我第一反应是:绝对的意外!因为离开之前我对服务对象都检查一遍了:血压、心律、呼吸、血糖都正常,并且均无基础病,年龄都在50岁以下。于是,我非常冷静地让工作人员把病人的情况详细叙述一遍。
原来这位W先生非常不配合政法人员,谈话过程中异常亢奋,言辞激烈,说到激动的时候呼哧呼哧大喘气,喘着喘着突然四肢僵硬,十指并拢掰不开,说自己头晕头疼视物不清四肢麻木心慌胸闷快死了……
听了他们的描述,我的心情顿时释然——原来是“过度换气综合征”!我一边电话告知他们如何处置,一边急忙往回赶。
我的心情释然了,但是我们政法干警心情依然紧张!当我赶到时,他们还在忙着给病人掐人中。
原来这位W先生还是不配合,拒绝喝水,拒绝工作人员按照我的方法给他戴面罩。依然不停地吼,吼着吼着竟然晕厥过去了。
我立即阻止他们掐人中,一边再次给他体检,确信就是“过度换气综合征”!待他神志清醒后,给予言语安慰。
我的到来,让他的情绪安定了许多,喝一杯水,心情也放松了。不愿意带面罩,我就用一张报纸卷了一个锥形纸筒,罩着他的口鼻,仅仅几分钟功夫,就恢复如常了。
平静几分钟后,W先生突然又发脾气,说是工作人员在他的饭菜中“下毒”,因为自己身体向来健康,不是“下毒”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说到激动的时候又呼哧呼哧大喘气,喘着喘着W先生再次抽搐晕厥了。
我把报纸卷的锥形纸筒,再次罩着他的口鼻,仅仅几分钟功夫,又恢复如常了。
工作组负责人对我说:“以往我们也碰到不少类似情况,都是用救护车把病人往医院送。有时候还没有到医院,人就好了。这回是长见识了,纸筒能救命。不过还是要问:要不要把他送医院?”
答案是:不需要。
过度换气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与发病原理
W先生的这种现象叫“过度换气综合征”,又叫“过度通气综合征”,也称之为“高通气综合征”。
人的呼吸,是一个气*换的过程。吸气时,空气进入肺泡,肺泡旁边附属的毛细血管网把空气中的氧气(O2)带入血液中,同时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CO2)排出到肺泡中。呼气的时候,把肺泡中的CO2与残余的空气一起呼出。这样一呼一吸,维持生命的新陈代谢。呼吸过程是由呼吸中枢调节,过度、不足都不好。不足会出现缺氧和CO2潴留,危害生命代谢。过度呢,当然也不好,这就是今天我们重点讨论的。
什么是过度换气(过度通气、高通气)?就是在某种条件下,呼吸频率过快、或者呼吸深度加大,导致吸入、呼出的气体过多,通气量增高,肺泡换气也增加。
肺泡换气增加有什么后果呢?就是CO2排出过度。CO2是酸性气体,CO2排出过度,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迅速降低,在身体还没有来得及调节的时候,血液中酸性的碳酸(H2CO3)快速降低,碱性成分(主要是HCO3—)没有同步下降,形成“碱性血症”,或者称之为“低碳酸血症”。于是,血液的PH值快速升高。术语为“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的危害是什么?第一,由于血液PH值升高,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合力增加,氧气在组织中释放困难(术语为“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尽管血氧饱和度是100%,但我们的组织细胞却不能利用,就像我们抱着装满食物的保险箱却吃不到而挨饿一样,造成组织缺氧。第二,呼吸性碱中毒使人体动脉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尤其是心、脑血管收缩更加明显,血液供应减少,心、脑细胞缺氧。由于这两个因素存在,病人必然会出现“头晕头疼视物不清四肢麻木心慌胸闷频死感”等等症状,持续缺氧会抽搐、晕厥、意识丧失(俗语叫“背过气了”)等等。另外由于细胞缺氧,血液中钙离子(Ca )向细胞内转移,导致低血钙,所以病人的十指会紧紧地并拢在一起(俗语叫“撮zuo着”),随着低血钙的加重,神经肌肉兴奋性增进一步高,从而出现手足和四肢的麻木、强直、痉挛直至抽搐大发作——“背过气了”。
实际上,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抽搐、晕厥也可以说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抽搐使机体代谢加快,可以产生更多的CO2,晕厥使呼吸减慢甚至短暂停止, CO2排出减少,从而纠正这种病理状态,使身体恢复。所以我们生活中常常看到某个妇女因为伤心过度,边嚎边哭,边哭边嚎,哭着哭着突然“背过气了”(晕厥),甚至长时间“不出气了”(暂停呼吸)。当大家都会手忙脚乱地赶紧“抢救”的时候,她会长叹一口气,“缓过气来”(恢复呼吸),神志也恢复了(醒过来了)。如果她听人劝,停止哭泣,会慢慢恢复到正常。如果她继续哭泣,会反复出现晕厥。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某可孝顺了,她爹死的时候,她一上午哭‘背过气’三、四回,手指头撮在一起掰都不开掰不开,送到医院里抢救了2-3天才出院。”说得就是这个病。
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病可以自然恢复,但是,对于特殊人群,真的可以导致人死亡。我们生活中常常口耳相传:“某某被他儿子气死了”、“某某吵架,吵着吵着晕到地上死了”、“某某哭着哭着一头晕倒地上再没有醒过来”等,多数是这个疾病导致的。那些是高危人群呢?就是有基础病的。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等。许多老年人看似很健康,其实都有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不能激动的。细胞缺氧、血管收缩后果是在基础病的基础上导致血压快速升高、心肌梗塞、脑出血等等威胁生命。
导致死亡的原因,除上述的两个因素外,还有第三个因素:身体内环境的改变。
一旦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我们的机体不仅通过上述方式调节,还通过肾脏进行调节,以保持PH值的稳定,维护机体正常代谢。肾脏怎样调节呢?就是减少氢离子(H—)排出。减少H—排出的常见方式之一就是增加钾离子(K )的排出,专业术语叫“H——K 交换增加”。
但是,对于原本就存在内环境不稳定的人来说,K 排出,很快就会引起低钾血症。哪些人是内环境不稳定的呢?就是糖尿病、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心衰、长期服用含利尿剂药物的病人。尤其是复方降压药里面多含有利尿剂。低钾血症什么危害呢?轻的四肢无力、麻木,重的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心室颤动(室颤)引发突然死亡。即便是正常人,如果呼吸性碱中毒持续得不到纠正,K 排出过多,同样会引起低钾血症,也会导致死亡。所以丧事的时候,劝人“节哀顺变”,是有道理的。
更令一般人不能理解的是,人一旦罹患呼吸性碱中毒,完全纠正至少需要72小时(3天)!所以公公婆婆与儿媳妇怄气一次后,3天以内都可以出现意外。一旦住院,医生发现病人PH值不稳定,或者血钾不稳定,是不让出院的。而有的病人甚至还会误解医生。
就因为这第三个因素,整个春节期间我特别紧张,以至没有时间与亲朋好友问候。
综上:过度换气综合征是由于情绪激动、吵架、哭泣等等过度换气后突发“头晕头疼视物不清四肢麻木心慌胸闷频死感”等等症状,严重会抽搐、晕厥、意识丧失(“背过气了”)的一类疾病。发病的核心机制是CO2排出过度形成呼吸性碱中毒,导致血管收缩、细胞缺氧、进而低血钙、低血钾。绝大多数可以自行恢复,偶尔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导致死亡,也可以因为电解质紊乱诱发室颤而猝死。
过度换气综合征在不同人群的发病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
医学界对“过度换气综合征”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目前名称还没有统一。形成的原因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最多,我们就看看哪些人容易罹患吧。过去认为主要发生在有“癔病”性格的女性群体。后来发现青少年群体也存在,进而确信婴幼儿也发病。现在认为,任何人都可发生。
婴幼儿哭闹是其天性。如果反复出现哭着哭着突然抽搐意识丧失,而多次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就应该考虑这个疾病。逗孩子笑,孩子会笑起来没完没了,有的笑着笑着突然翻白眼抽搐,也是它作怪。
这个疾病少年儿童中发生率也很高,无性别差异,但在性格内向的孩子尤为突出。这些孩子一遇到事情就情绪紧张,特别是老师提问、被老师批评、与同学怄气的时候,呼哧呼哧大喘气,导致发病。严重的会反复晕厥,把老师吓得匆匆忙忙呼救护车把孩子往医院送。普通孩子在剧烈运动后也可以发生,在体育课、运动会中常常会有孩子晕倒紧急送医院救治,但医生一检查,什么都好(如果进行血气分析,会发现问题),其实就是这个疾病作怪。
青春期以后,男女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别:一个是心理差异、一个是生理差异。这两个差异是终身的,导致了此病在女性中多见。生理上,男性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心理上,女性比男性容易激动。胸式呼吸浅而快,情绪一激动表现更明显。浅而快的呼吸O2的摄入效率差,但CO2呼出效果好,所以容易导致呼吸性碱中毒而发病。典型的例子是演唱会,一看到自己的偶像出场,女生会狂呼乱叫,一会就有人晕倒,抬出来的往往清一色都是女性观众。有的女生与心仪已久的白马王子狭路相逢,情绪激动的胸部起伏,呼吸急促,话还没有说,自己先晕了,脑子一片空白,严重的甚至晕倒在地,结果错失了好姻缘,也是这个疾病作怪。体育课、军训、剧烈运动,女生比男生晕倒的多,就是男女呼吸方式不同造成的。
成年人心理成熟了,理论上应该发病率下降。其实不然,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成年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远远多了:家庭矛盾、邻里关系、同事关系、工作压力、子女教育等等常常压得透不过气了。性格泼辣的女性遇事爱吵爱闹爱哭、性格内敛的往往“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甚至“独自垂泪到天明”,都是过度换气综合征高发人群。男性虽少,但情绪容易激动爱吼爱斗的,往往也不能幸免。相反,爱哭的男性也和女性一样容易罹患,还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好。
其实,人老了,情绪更容易激动。但为了子女家庭幸福常常强忍着不发火,独自暗伤神,呼哧呼哧一边喘气去了。最后是胸闷头晕头懵四肢麻木血压升高血糖超标,往往误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长期得不到心理疏导,抑郁成疾,最后真的罹患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甚至脑梗塞、脑出血。
我们再讨论一下病理性的。任何可以使呼吸动作加快、加深疾病都可以形成过度换气综合征。常见的如甲亢、发热性疾病(肺炎、流感、败血症等等)、精神性疾病、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外伤、脑出血等)、慢阻肺以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后等等,都可以发生。好在这些情况出现在医生视觉范围内,能够很快得到纠正。
那么我们怎么诊断这个疾病呢?简单的办法就是根据患者存在过度通气的诱因(生气、吵架、哭闹、恐惧、激动)、动作(呼吸加快、加深),然后出现典型症状(头晕头疼视物不清四肢麻木心慌胸闷频死感,甚至抽搐、晕厥),就可以诊断这个疾病了。如果能够提供既往类似病史,更好。如果还有疑虑,可以让病人重复发病前的动作——快速呼吸,3分钟出现类似症状,就可以明确诊断。文章开头的W先生,再次发脾气而重复晕厥,就可以诊断。如果到医院,做个血气分析检查,不仅能够确诊,而且还能判断病情轻重。
来自于欧洲一个叫Nijmegen(奈梅根)问卷量表,可以量化诊断。问卷包括了 16 项症状,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繁程度计分,23 分作为临床症状学诊断标准,并且,积分的高低反映症状的严重程度。由于人种差异,仅供参考。
附表:过度换气综合征Nijmegen 症状学问卷量表
症状发作频度 | 从来没有 | 偶尔 | 有时 | 经常 | 频繁 | |
频度赋值分数 | 0 | 1 | 2 | 3 | 4 | 症状得分 |
1 | 胸痛 | |||||
2 | 精神紧张 | |||||
3 | 头昏头晕 | |||||
4 | 视物模糊 | |||||
5 | 精神混乱 | |||||
6 | 呼吸深而快 | |||||
7 | 气短 | |||||
8 | 胸部发紧或不适 | |||||
9 | 腹胀 | |||||
10 | 手指麻木或针刺感 | |||||
11 | 呼吸困难 | |||||
12 | 手指或上肢强直 | |||||
13 | 口唇周围发紧 | |||||
14 | 手脚冰冷 | |||||
15 | 心悸或心慌 | |||||
16 | 焦虑不安 | |||||
赋值合计得分 |
我们再谈谈治疗
对于病理性的过度换气综合征,通过治疗原发病多数能够纠正,或者请呼吸科医生会诊能够很快解决。
我们重点谈谈生理性的。因为发病核心是呼吸生理活动过度导致CO2排出过多所致,所以治疗的核心也应该是如何弥补CO2的不足。直接吸入CO2固然非常理想,可是没有哪家药店出售它。我们怎么办呢?
如果病人在医院,你就简单多了!给予面罩吸氧就可以了。面罩吸氧的好处有两个:一是面罩可以把人呼出的CO2收集积聚在面罩里面,吸气的时候重新回吸到肺泡内,使肺泡——血液之间的二氧化碳压力差缩小,限制了CO2丢失。二是提高了吸入气体的氧浓度,提高血液氧分压(PaO2),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解决组织缺氧,迅速控制症状。
可是,这个疾病发病的地点极少在医院,或者离医院很远。这就需要我们老百姓自救了。我们可以模仿医院面罩吸氧的原理。没有面罩,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东西自己制造“面罩”——可以利用硬质的购物袋、硬纸盒、塑料盒、大水杯、饭碗(汤盆最好)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物件罩着发病者的口鼻,一般3—10分钟就可以缓解症状。实在无物可用,也可以像我救治W先生一样,用一张报纸卷了一个锥形纸筒,罩着他的口鼻。这些“面罩”的原理就是回吸收呼出的CO2,限制CO2丢失。
当我们做户外活动,如军训、跑步、甚至是在荒郊野外发生过度换气综合征,实在是无物可用,又该怎么办呢?简单的办法让患者本人双手合拢成一个窝窝,罩着口鼻,这是一个天然的“面罩”。也可以用帽子罩着口鼻。用高筒靴罩着口鼻当然也是一个好办法,但你必须有勇气耐受那个味道!
对于普通人,我们这样处理很快就解决问题了。但是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病患者,即便是症状纠正,也建议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治,谨防意外。因为这个病发作一次,身体完成恢复,至少需要3天!
最后,谈谈国人急救的传统习惯——“掐人中”,或者针刺人中!这是极端错误的!!“人中”这个位置号称“危险三角区”。这个区域的静脉血管与颅内血管共同构成血管网,他们共同的特性是没有静脉瓣膜。我们掐破“人中”位置的皮肤,就会有细菌进入人体,或者随针刺把细菌带入体内。由于这里的静脉没有瓣膜,细菌就有机会随血管网进入颅内,导致中枢系统感染而致命。尤其是面对婴幼儿,“掐人中”等同于“草菅人命”!过度换气综合征是一个自限性疾病,即便是不理他,随着晕厥、抽搐的发生,体内CO2产生增加积聚、呼吸减慢排出减少,自然就会恢复。“掐人中”会打乱身体自我调节过程,纯属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