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桑植县开展文化艺术服务调研团来到民歌教学班,对王娟老师进行专访,了解王老师从喜爱音乐到以传唱桑植民歌、发展桑植民歌为事业的人生历程。
王娟老师接受采访
王娟,曾获三独声乐比赛湖南张家界赛区一等奖、哈曼尼声乐比赛一等奖、蒲公英音乐青岛市赛区金奖、新加坡中新国际音乐比赛新加坡赛区歌剧组第二名,参与国家大剧院歌剧《敦煌之恋》演出。发布单曲《情系张家界》、《崛起路上谱新篇》、《树下等你到永远》。是桑植合唱团团长,多次带领合唱团队在张家界、桑植民歌广场、民歌寨子等地演唱桑植民歌。为人大方亲和,专业素养强。采访前后正在教授民歌教学班成员演唱《我的桑植》,歌声嘹亮,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
桑植合唱团王娟(左)与非遗传承人尚生武(右)
桑植民歌启蒙音乐梦想
桑植民歌在王老师的音乐启蒙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自己本身就热爱唱歌,家里面人也热爱唱歌。奶奶是文工团的成员,外出表演的时候经常会带着她一起出去。在路上,情之所起,奶奶就会唱起桑植民歌,而自己也会跟着一起唱。这种经历奠定了她的音乐基础。此外,桑植本地重视关于桑植民歌的音乐教育,学校设了教授桑植民歌的课程。作为桑植人,就理应学会桑植民歌。在学校课堂学习桑植民歌的过程中,教授民歌的音乐老师发现了她的音乐才能,引导她到艺术专门班去深入学习。长大后,在外的学习工作中,也常常会将桑植民歌作为表演节目,也常常选用曾被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的《马桑树儿搭灯台》作为表演曲目。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承与发展
桑植合唱团的成员以中老年人为主,王娟老师是合唱团中最年轻的成员。几乎每个星期的周末,都会有民歌传承人在民歌传承班免费向大众教授桑植的民歌与乐器。而为了让桑植民歌更多的融入学生当中,桑植合唱团的成员也会去积极宣传,有时候为了宣传桑植民歌,还会免费地做一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上台表演,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王娟老师认为,目前合唱团的目标就是要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它需要更年轻化,时代化。李文涵老师在央视演唱桑植民歌改编《嘀咯调》,呈现了桑植民歌不一样的表现形式。传承桑植民歌并不是说一味地追求桑植民歌的原始的状态,而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耕火相传,砥砺前行。
当被问到,桑植民歌在国内众多种类的民歌当中脱颖而出,成功争取到国家级非遗的原因时。王娟老师认为,这既靠的是桑植民歌的“接地气”,又靠的是老一辈桑植传承人的不懈努力。桑植民歌在劳动过程中产生,衍生出多种表现形式:情歌、号子、劳动号子还有小调。它没有受众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桑植民歌来抒发感情。而老一辈桑植传承人凭借顽强的毅力,不断的向上面提交申请,才能让桑植民歌现在以国家级非遗的面目与大家相见。王娟老师还讲到,桑植民歌想要突破目前的传播困境,被更多的人了解和看到,还是需要他们这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更加努力,接过老一辈传承人的火炬,通过多比赛,多参加活动,参加节目的方式,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桑植民歌。同时,也应当学习还传承老一辈桑植民歌传承人不懈奋斗的精神。桑植民歌还是要靠对桑植民歌热衷的人去宣传推动,坚持的人就必须得坚持下去,而不能说没看见成效就放弃。你半途放弃了,可能这个事它就做不成了。
我们相信通过政府方面对于桑植民歌的保护,通过那些如王娟老师一般的非遗传承人的坚守,通过那一群喜爱民歌的劳动人民最真切的热爱……桑植民歌可以在新媒体平台站稳,抓住快速传播的风口之下的机遇,桑植民歌一定会以薪火相传的方式铸就辉煌。
(指导老师:龚鑫 田华,通讯员:王曦骥 刘锦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