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三四岁,曾经乖乖宝贝瞬间不见了,总是和父母反着来太头疼了。爸爸妈妈先别急。
2-4岁的孩子哭闹,打人是孩子表达自己的另一种方式。这种现象到孩子5-6岁会逐渐消失。
孩子有这样的情绪是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应该恭喜你,这是孩子语言能力提高,智力上升的表象,孩子懂得反抗了,父母不必太过揪心反感,或者带‘有色眼镜’看待孩子。
这并非是孩子不懂事的表象。
为什么多数父母会觉得,这样的孩子太头疼难管教,为此心里感到很难受呢?这和父母对孩子的管控欲有关。在一段关系中,一旦出现一方想控制一方的时候,矛盾就会出现。
尊重孩子成长,遇到孩子哭闹时,难道就不管教了吗?
当然不是。父母需要先了解,孩子哭闹有跟多种原因。
1、想要满足自己条件需要而哭闹。建议父母在旁边陪着孩子,看着他哭完。不给孩子养成:只要哭闹就会达到自己的目的。
2、因为疼痛需要而哭闹。言语安慰,多些肢体肌肤接触可以很好的安抚孩子。
3、缺乏安全感需要妈妈爸爸怀抱而哭闹。那就给孩子一个拥抱吧。
孩子有小脾气和小性子时,建议父母坚持原则。了解孩子成长需求,并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不能因为孩子一次次哭闹而妥协,这样最后结果只能是惯坏了孩子,越大越难管的结果。
一、关注“彼此感受”
关注亲子双方彼此的感受,这两年育儿圈中流行“共情”育儿法。但不少妈妈发现和宝宝共情后,孩子慢慢变得更加难约束、管教,反而更以自我为中心。妈妈们别忘了“共情”是需要双方的,不只妈妈同感宝宝感受和想法,也需要孩子了解妈妈的感受。,帮助孩子建立同理心,“共情”需要彼此相互建立。
再和孩子“共情”时“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别忘了后面加一句“看到你这样,妈妈心里也不舒服。”良好的亲子沟通更像是合作关系,和宝宝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彼此之间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单项输出”转为双方互动
什么是“单项输出”?孩子在看电视,看开课外书,只是在接受内容上的传达,没有亲自互动这就是单项输出。建议亲子之间多些互动,陪孩子看会儿他喜欢的动画或者书籍,或者看完故事书和孩子之间多些提问或者油共鸣的话题产生,有有利于彼此之间的了解,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
芸芸高级育婴师,专注于孩子早教、幼儿护理、宝宝心理发育、亲子成长等多领域。从备孕到孕期,到宝宝平安降落,芸芸一路伴您和宝贝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