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节后上班第一天。三三的节后综合征爆发,在无聊逛论坛的时候看到一个关于“2022年北京中考的尖校跨区招生情况”的帖子。
这图让人挺意外的,没想到原来西城看起来低调又内敛,竟然是个掐尖高手?
据贴主说,图中标蓝的数字代表有跨区指标但掐不到对应区的尖娃,也就是说,牛中有对应区的招生指标,但掐的不是尖(比如牛中去西海,经开去海淀的掐,最多掐到胸)。而越能掐尖的区顶尖高中越好,越多跨区机会的区头部高中越难进。
众所周知,目前中考时可以考虑跨区的途径有市级统筹一、统筹二和统筹三、校额到校、特长生以及统招等方式。
懂行的家长们都知道,尽管市级统筹算是远郊区县孩子进入市区重点学校的主要途径,但其实名额都不多,每个学校在每个区县基本上也就几个名额而已,绝大多数就只有一两个。
所以,一旦孩子确定了自己必须上外区的某所名校,基本就得保证在自己所在区排第一、二名,才可能通过市级统筹的方式跨区入学。当然,要是排名更靠前的考生选择了其他学校,也是有机会被录取的,但这个就太赌运气了,除非你确定自己是锦鲤附体,否则不建议抱有太大幻想。
所以说啊,上小学的时候,家长们要是选学区房,还是得先看看这个区的天花板(所谓天花板,要么是所在区的头部校,要么是跨区能考哪些学校),再想着怎么往上考吧。
跨区招生怎么说呢,从区域层面来看,那肯定不是啥好事。本来郊区整体生源就差,好不容易出几个拔尖的,结果中考后全流失了,都跑到东西海朝几个区了,真有种替别人养孩子的感觉。
但是,随着北京锁区的现象日趋明显,以后跨区考试这条路恐怕也会越走越窄。比如,今年通州区各中学的市级统筹名额就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削减(主要表现在市级统筹二这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