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手事迹介绍,升旗手介绍简短默默无闻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24 01:53:24

来源:丽水日报-丽水网

平凡的日常,诠释不平凡的一诺千金。

2002年至今,他是浙西南第一个县级党支部旧址——中共遂昌支部旧址的管理员。2020年9月19日,他走上了“最美诚信浙江人”发布典礼的舞台,只因他在这18年里,坚持做好了一件事——在遂昌偏远山乡,一天又一天坚持不懈地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从未停止。

他就是朱宗鹤,1956年入党的老党员。每天一大早,他总是要在泉湖寺的小院里完成“扛、挂、抛”一连串动作,边拉着旗绳,边吟唱国歌,将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

朱宗鹤只读了三年书,当过铁路工人,做过乡村裁缝。2001年,他看到大柘镇泉湖寺革命旧址破败不堪,痛惜不已,于是发起了修缮泉湖寺的倡议。

泉湖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柘镇溪东村。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遂昌支部就在这里诞生。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大地播下了第一颗革命火种,革命烈火从此走向燎原,开启了浙西南革命的恢弘历史。刘英、粟裕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曾长期在此战斗,*曾在浙西南大地上公开演讲,留下了光辉足迹。

旧址修缮完成后,就在溪东村这么一个偏远山村,朱宗鹤每周上四天班,每月只领150元,一直干到现在。如今,他天天上班,每月也只拿500元工资,仍初心不改,把革命旧址当成了自己的家,一直坚持着每天升国旗,哪怕只有他一个人。

每天一早,朱宗鹤总在泉湖寺清扫垃圾,一一擦拭英雄雕塑,升旗、种养绿植、为游客讲解。当初他修缮泉湖寺时,曾亲手栽下的14棵树苗,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入秋时节,泉湖寺内的芙蓉花、三角梅、桂花竞相开放。朱宗鹤总会泡上茶水,免费供游客饮用,自己也总爱端着茶杯,在国旗之下,欣赏秋的意境。

曾几何时,有一位游客潘雁问他说:“朱爷爷,溪东村的党支部为什么建立那么早?”只读过三年书,却熟读党史的朱宗鹤坦然地回答说:“遂昌党支部最突出的党员是唐公宪,他1923年入党,当时浙江全省只有5名党员。1926年12月,唐公宪回到遂昌发展党员;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就在这里成立了。”

遂昌的革命历史在丽水最长,朱宗鹤坚守革命旧址的时间也不短。18年来,朱宗鹤共在泉湖寺革命旧址更换了28面国旗、3根碗口大的木质旗杆和9条拇指粗的旗绳。而年过八旬的朱宗鹤,却一直坚持了下来。

朱宗鹤说,按《国旗法》规定,旧的国旗不能用,破的不能用,而且规定到元旦一定要升崭新的国旗,7月1日、10月1日也要升崭新的国旗。

如今,朱宗鹤的耳朵已经听不大清,一次摔倒后,他开了刀,一次阑尾炎手术,也动了刀,还有一次去杭州看病,他再三叮嘱同龄好友肖品宝,一定要帮忙准时为革命旧址开门,将国旗升起来。

随着朱宗鹤的事迹被媒体争相报道,个人荣誉接踵而至。在第二届世界丽水人大会上,他获评“丽水之干”杰出人物,并在同一年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提名人物。

但是,朱宗鹤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学习的脚步。在业余时间,他把了解浙西南革命历史、传承发扬浙西南革命精神作为晚年的执着追求,费心费力地去遂昌县史志办、档案馆查阅和考证史料文献,整理的学习笔记累计已达10万字。

2019年7月1日晚,在丽水大剧院上演的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宣演会上,朱宗鹤的故事,被第一次改编成情景讲述剧《保证完成任务》上演。在表演环节,朱宗鹤和年轻的演员们站在一起,完成了升国旗、唱国歌的实景演出。

而在现实中,朱宗鹤真的收了两名徒弟,他俩跟着朱宗鹤在泉湖寺升旗、讲解、守护革命旧址,立志将老人的升国旗事业一直坚持下去,一代传一代。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希望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更加发达。”在宣演会情景讲述剧的最后,朱宗鹤这样高喊道。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