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业务能力很不错,所以并不担心如何在新西兰赚钱养家。
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在找工作时接连碰壁,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给他带来了麻烦,每次面试时,他还没反应过来,别人就挂了电话。
丁勇无奈地说:“因为我们是外地人,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歧视外地人。”
求职屡战屡败后,他只能选择自己开一家工作室,但是他会的那一套在当地不受青睐,最终,他还是只能面对中国市场,把产品卖给中国人。
和丁勇一样,妻子王晓春也经历了同样的倒霉事。
王晓春曾经是北京一家大国企的项目经理,移民到新西兰后,她投出去大量的简历,几乎都石沉大海。
在仅有的一次面试中,她认为自己做到了招聘方提出的所有要求,可最后仍是无果而终,令她特别沮丧。
由于语言劣势和文化偏见,王晓春引以为傲的学历和资历,在这里统统沦为“废纸”,居然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至于回国的想法,王晓春从来没有过,因为孩子对花生过敏,国内在这方面很不讲究,容易出事。
此外,她还担心国内的治安,她说:“我有个朋友跟我说的,两个孩子带回去,回来只剩一个了,另一个就丢了,就在她眼皮底下不见了。”
正因如此,王晓春才不肯回国,她打算等两个孩子长大一些,再尝试在本地找一份工作,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当地社会。
可是,她真的能如愿融入当地吗?
三.“在美国,我连病都生不起”下面这个女人叫张婧,几年前全家从成都移民到美国,现在是两个小孩的全职妈妈。
之所以移民美国,是因为她认为这里的教育更适合小孩的天性,而且还有蓝天白云的优质户外环境。
移民前,张婧听一些中介说,来美国上学花不了多少钱,可事实并非如此。
张婧每天都会记账,而账单总是令人心惊。
光是一个幼儿园小孩一年都要花20万人民币,这还不包括生活和娱乐开销,以及孩子生病的医疗费用。
张婧说,在美国生病很贵,一个最普通的号都要10-20美金,她连病都生不起了。
作为家里收入的唯一来源,张婧的丈夫也很辛苦,他不仅要上班,每晚回家后还要坚持充电学习,为了家庭,他必须从零开始,在美国开创一份新的事业。
每次看到熬夜学习的丈夫,张婧总是很心疼,直到现在,她也不确定移民的选择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