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猛鱼可以人工养殖吗,泥猛鱼哪里养殖最多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9-03 05:00:23

在海上,用刚捞起来活蹦活跳的“泥猛”,煮一锅生滚汤或者鱼粥,那个鲜美味道简直难以言表。以前,被端上餐桌的“泥猛”多数是野生捕捞或者捕捞野生苗养殖的,随着野生资源越来越少,通过人工繁育增加资源就显得日益迫切。经过三年攻坚,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专家成功突破“泥猛”人工繁育技术难题,而且还可以做到人工干预提前和延后产卵时间,为实现一年四季都可以产卵育苗提供技术基础,从而使“泥猛”的人工养殖更具可控性,为产业化育苗和养殖铺平道路。

三年攻关,

可控“泥猛”成熟产卵

“泥猛”,学名叫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是蓝子鱼科、蓝子鱼属鱼类。鱼体长,侧扁,椭圆形;吻突出、三角形,口下位、下颌短于上颌,眼大、眼间隔隆起,前鼻孔圆形、后鼻孔长圆形,尾柄低而长;体被细小长薄圆鳞,埋于皮下,背鳍基部近背侧处鳞片较大,头部有细鳞或裸露;侧线与背缘平行,伸达尾鳍基部;背鳍起点前方有埋于皮下的前向棘,胸鳍呈圆刀形,腹鳍短于胸鳍,臀鳍与背鳍后段几乎对称,尾鳍叉形(幼鱼浅叉形);体黄绿色,其中背部色较深,腹部色较浅,各鳍浅黄色,头部和体侧布有许多长圆形小黄斑(因此得名)。系暖水性浅海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在中国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凡是吃过海鲜的人,都知道这鱼味道鲜美。但以前吃到的鱼大多是海上捕捞或者捕捞野生苗养殖的。随着野生渔业资源的减少,野生“泥猛”也越来越少。于是,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黄斑篮子鱼(泥猛)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黄小林率领团队,对“泥猛”开展养殖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泥猛’的孵化跟一般海水鱼并不一样,受精卵呈粘性和沉性,区别于绝大多数海水鱼类的浮性卵,孵化过程需要粘附在附着物上,这些特征与鱼淡水鱼极为类似。人工繁育最核心的难点是通过营养调控和养殖管理,人为控制亲鱼产卵。”黄小林介绍,他们的目标是在前期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通过环境调控(控温、控光、盐度调节等)和营养调配,培育出相对自然繁殖季节提前和延迟性成熟的黄斑篮子鱼亲鱼,从而实现反季节培苗,错开野生苗高峰期和夏季高温期供应市场。

延迟“泥猛”亲鱼性成熟是否可行呢?在前期研究中,科研团队在高位池塘成功培育出性腺发育成熟的“泥猛”亲鱼。另外,从资料中得知,在菲律宾莱特岛海域,黄斑篮子鱼性腺发育指数(GSI)出现多峰现象,表明热带海域,持续高温下部分黄斑篮子鱼性腺发育延迟。国内专家也早已证实光照和温度对促鱼类性腺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季节和生产计划编制光照和温度控制周期, 使亲鱼在控光控温条件下达到性成熟。于是,他们专门针对黄斑篮子鱼设计建造了一套可实现精准控温、控光和盐度调节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经过多次试验,近期成功取得突破。

据悉,按照正常情况,华南沿海地区的“泥猛”每年要到4、5月份才产卵繁殖,而黄小林团队在今年3月初就成功让亲鱼提前成熟产卵,4月份控制第二批亲鱼成熟产卵。这些鱼卵除了留部分在深圳基地繁育、养成之外,分别送到湛江、山东烟台投入实际生产,所生产的鱼苗已有部分供应给养殖户养殖,目前长势良好。

泥猛鱼可以人工养殖吗,泥猛鱼哪里养殖最多(1)

▲ 初孵仔鱼

泥猛鱼可以人工养殖吗,泥猛鱼哪里养殖最多(2)

▲ 黄小林观察鱼苗生长情况

需求旺盛,

有助于推动产业化发展

采访期间,记者遇到了从山东烟台远道而来的苗场老板于先生。他介绍,当地海参、对虾养殖面积较大,而池塘浒苔等藻类生长很快,影响养殖效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养殖动物缺氧,甚至会出现倒藻产生毒素造成养殖动物死亡。以前一般是通过人工打捞处理,或者投放药物控制。随着近年来人工成本不断走高,国家对养殖投入品管理越来越严格,当地养殖户不得不采用生物防控的方式来应对。经过多年试验,养殖户发现“泥猛”是一个非常好的混养品种。“‘泥猛’可以把池塘里多余的藻类吃掉,少了人工打捞成本,也免了用药残留的担忧,安全、省心。”于老板说。

于老板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便和朋友合作培苗供应市场。可是,“泥猛”苗多靠海捕,主要产区在海南、广东和福建,季节性强。但从海南不方便水车运输,且路途遥远,他们就深入广东、福建沿海收购小苗,运回烟台培育。运作了两三年,成本高且难以控制。于老板说,通过水车运输,从福建到山东烟台大概要40个小时,如果中途换水一次就要45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成活率约六、七成,培育过程中还会损耗部分,最后剩下到苗就不多了。

为了降低鱼苗运输造成的损耗,于老板想到了空运鱼卵回烟台孵化到办法。办法虽好,但是鱼卵哪里来呢?他们便到沿海鱼排去购买,但是数量很少,而且季节性太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经多方打听,他获悉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黄小林团队攻克了“泥猛”人工繁育技术,便马不停蹄赶到深圳,寻求合作。

当天,刚好基地有少量亲鱼产卵,于老板喜出望外,马上打包处理急送机场空运回烟台。“由于之前还未合作过,没有安排生产计划,所以现在产卵的亲鱼不多,等理顺了合作机制,就可以大量供应了。”黄小林对“泥猛”在北方沿海市场前景很看好。

其实,不仅是北方沿海市场,黄小林认为南方养殖市场对人工繁育“泥猛”的需求也会很快到来,因为海捕资源越来越少,鱼苗数量难以满足养殖需求。据了解,广东汕尾、阳江、湛江和福建东山等地养殖已有一定规模。据统计,仅湛江“泥猛”养殖年产量超万吨,纯利可达10元/斤以上。此前均是捕抓野生苗种,近年来,野生苗数量逐年下降,影响愈发明显。

研究表明,“泥猛”是杂食偏植食鱼类,可缓解肉食性经济鱼类对环境的压力,生态效益显著;此外,周期短, 养殖3个月达上市规格(0.2斤/尾),行情好、价格稳定;而且,“泥猛”对海水小瓜虫(学名刺激隐核虫)具有天然抵抗力。“海水小瓜虫对沿海养殖鱼类危害很大,一旦暴发,会造成大量死亡。”黄小林说,“泥猛”人工繁育技术的成功,使其人工养殖更加可控,有助于产业化发展。

来源:海洋与渔业

记者:吕华当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