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这个惊喜巧合的 Fahlman,估计当时笑得跟 :-) 一模一样,开开心心的把俩表情写到了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电子布告栏上。
Fahlman 的电子布告原文
“ 我建议把 :-) 作为笑话的标记字符序列,从横向进行阅读。相关联的 :-( 可以作为非笑话的标记字符序列。”
没想到啊,这随便一敲,居然敲出了互联网界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颜文字!
在此之后,颜文字开始陆陆续续的被互联网爱好者扩充。像是笑抽了,用简单两个字母就可以表示 XD;表示正常人的笑脸可以用 :-) ,而胖子的笑脸 :-)))) 会多几个下巴。。。
一些有意思的颜文字
但不管如何扩种,西方的颜文字几乎一直基于 ASCII 中的符号的,也就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这套代码是一套基于拉丁字母的的计算机编码系统,包含我们常见的字母,和各种标点符号。
1968 年版的 ASCII 编码速见表
整编它的人估计做梦都没想到过,它居然是因为几个抽象得不行的互联网表情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果然表情包才是真正可以跨越国界,穿越时空,打破知识壁垒的文化形式啊。
不过,ASCII 高级是挺高级的,但这些数量有限的字符,其实在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了颜文字的创新发展,这时候就不得不提真正将颜文字文化发扬光大的东方派系颜文字了。
比起西方派系仅仅只停留在刻画面部表情上,东方派系的 kaomoji 可就绝对是要功力深厚得多了!
不仅有了更生动的五官,还有了肢体动作,一张 .jpg 让人马上可以联想到对应的 .gif,甚至还是带语音的!
额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