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爱情中失望古文,对一段感情失望的古文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28 22:22:14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李商隐《锦瑟》中的最后一句,现在大多被人们用来祭奠自己曾经纯真美好的爱情。

顾随先生曾经狠狠地表扬过李商隐,说:“义山《锦瑟》可谓绝响之作。”

为什么?

因为这首诗晦涩难懂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说它晦涩难懂,倒不是说诗句的内容让人难以理解,一首七言律诗,引用四个典故。令很多文人和历史学家感到头疼的,是谁都不能说明白,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是爱情?是抱负?还是其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形容爱情中失望古文,对一段感情失望的古文(1)

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三十八岁,他的妻子王氏去世。这时,他刚好收到了时任东川(今四川三台县)节度使的柳仲郢的邀请,让他去四川梓州任职。李商隐在梓州生活的这四年,虽然经常郁郁寡欢,但是,却是他职场生涯中最稳定的一段时间,甚至一度对佛教产生了兴趣。《锦瑟》,就被认为,是创作于那个时期。

李商隐的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在夹缝中求生存。他辗转在各个地方的幕府之间任职,只是做一些起草文书的工作,而且在每个地方的任职时间又都不长,过着游幕生活。他纵有满腹才华,却终不被重用。这和他年轻时候的错误选择有很大的关系。用现在的话归结起来,就是“交友不慎、点子不准”。

形容爱情中失望古文,对一段感情失望的古文(2)

一、年少得遇令狐楚,何其幸运,又何其不幸

李商隐出身贫寒。父亲在他八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跟随母亲回到河南郑州的家乡,生活艰难。但是他天资聪颖,跟随族中叔父学习,“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到十六岁时,“以古文出诸公间”。

李商隐十六岁的时候(829年),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一大贵人——时任天平军(今山东东平)节度使的令狐楚。令狐楚赏识他的才华,请他到幕僚去做巡官。

但是,令狐楚并不让他办事,只是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一起学今体文,所以称为“空携”。

如果李商隐一直追随着令狐家族,那凭借他的才华,以及和令狐绹的关系,一定可以在仕途上飞黄腾达,毕竟,后来令狐绹一路做官做到了宰相。但是,令人想不通的是,在他的恩师令狐楚刚一去世,李商隐就接受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前往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做了王茂元的幕僚,还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

表面上看,李商隐是走了“狗屎运”,爱情事业双丰收,但其实,这才是他悲情人生的开始。

当时的朝廷,存在着“牛李党争”: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由于政见不和,两派一直存在着矛盾。令狐楚刚好就是属于“牛派”,而王茂元就属于“李派”。

可能在李商隐看来,只是政见不和而已,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在令狐绹看来,李商隐不但投靠对家,而且还娶了对家的女儿为妻,这已经触犯了当时的朋党戒律,被认为是对令狐家和师门的背叛,所以,李商隐的仕途,一路都遭到了令狐绹的打压。

形容爱情中失望古文,对一段感情失望的古文(3)

二、李商隐为何要中途背叛“牛党”令狐楚,转投“李党”王茂元

那么,面对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李商隐为什么会在令狐楚死后不久,就转投其反面阵营的王茂元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李商隐对事不对人,两边不靠

李商隐其实是一个头脑比较简单的人。对于官场争斗,他没有那么多的小九九。其实在他看来,与其热心于朋党之争,还不如多为朝廷出力,造福天下百姓。无论是牛僧孺还是李德裕秉政,对他来说都无所谓。当时的晚唐,藩镇割据,太监干政,民生困苦,李商隐更关心的是民生的疾苦。

他于开成二年(837年)十二月,送令狐楚的灵柩从兴元回到长安,就写下了《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节选如下):

蛇年建午月,我自梁还秦。南下大散关,北济渭之滨。

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又若夏苦热,燋卷无芳津。

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

始若畏人问,及门还具陈。右辅田畴薄,斯民常苦贫。

伊昔称乐土,所赖牧伯仁。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亲。

生儿不远征,生女事四邻。浊酒盈瓦缶,烂谷堆荆囷。

健儿庇旁妇,衰翁舐童孙。况自贞观后,命官多儒臣。

例以贤牧伯,徵入司陶钧。降及开元中,奸邪挠经纶。

这首诗的风格接近于杜甫的诗作,不同于李商隐朦胧诗的写作风格,反映了其沿途所见的民生疾苦。

形容爱情中失望古文,对一段感情失望的古文(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