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散打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红蓝双方运动员双双缠抱下擂台,或者一方失去重心掉下擂台,但同时紧紧拖拽住对方以使自己不完全与对方分离,也有一方将对方逼推、踢打、抱摔或者抛出擂台而同时自己保持全身部位都在擂台之上的情况,这种情况出现虽少,但出现的时候往往可以赢得一片喝彩。
独一无二的视觉冲击:下擂台
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搏击比赛场地,散打比赛的擂台没有围绳,比赛场地为高80cm,长800cm、宽800cm的擂台。台面上铺有软垫;软垫上铺有盖单,台中心画有直径120cm的中国武术协会的会徽。台面边缘有5cm宽的红色边线,台面四边向内90cm处画有lOcm宽的黄色警戒线。散打场地的独树一帜,不仅是传统体育形式的延续,也使得“下擂台”这种技战术给予了观者独一无二的视觉冲击。
打擂传承
武术在历史上有过不少关于“打擂台”的记载,从某种意义上讲,散打延续了自古以来比武的“打擂台”形式,古代的擂台规则是在比武过程中,只要某方一次下擂则为该局负方。
1998年制定的规则规定,在每局比赛中2次下擂台为该局负方,下擂台得分由3分变为4分,最后由4分变为2分,至今仍然保留着得2分的分值。现用的武术散打规则关于下台的条例如下:
得分与胜负判断:
一方下台,对方得2分。
一局比赛中,2次下台,对方为该局胜方。
一方下台:
是指一方运动员在比赛中,身体的任何部位支撑了台下的保护垫或场地,均判为下台。
双方下台:
是指双方运动员从比赛“开始”至“停”的口令期间,同时或先后都掉下了擂台。
下台无效:
1、是指双方或一方运动员在台上裁判员喊“停”之后下台。
2、一方先倒地后二次发力致使对方下台。
3、一方下台时,没有与台上运动员完全脱离。
4、双方倒地,没有分离,后倒地一方支撑了台下。
“下擂台”影响散打观赏性?
其实在散打比赛中,靠下擂台得分的情况出现并不多,靠此方法获得胜利的情况更少,出现较多的是双方运动员同时下台和一方下台时拖拽对方。这些现象使得观众形成了“比赛拖沓、节奏慢、浪费时间”的不良印象,“死拉硬推”的下擂方法也滋生了观众“用蛮力、丢失武术风格”的议论。
对于下擂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搏击部主任肖志民接受专访时表示:“散打项目的技术核心是拳、腿、摔,并没有推的技术,而长期以来,由于比赛规则规定,使对手下擂台得两分,所以很多运动员便把推擂作为战术,不仅严重影响了赛事的观赏水平,也暴露了项目赛事和技术的不规范,无法体现散打项目的技术核心。从本次比赛开始,将对手“推”下擂台不得分。以前虽然在规则里也明确规定推擂不得分,但是在执裁过程中并没有坚决执行,通过这次赛事的严格执行,可以看出,比赛中推对手下擂的场面大大减少,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通过赛事执裁导向的引导,让运动队明确规则,了解赛场上只有依靠拳、腿、摔才能得分,有利于运动队更规范地进行训练。”
“下擂台”仍有其价值
未使用成功的下擂技术固然有其不足,但使用成功的下擂必然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增加散打比赛的观赏性。
除推擂外,下擂方法一般有踢打下擂,抱摔下擂,借力下擂几种。
踢打下擂即一方使用拳法或腿法将对手打或踢下擂台,这种情况往往在一方靠近擂台边缘,另一方靠近擂台中心时出现,靠近擂台者采取强攻或者佯攻方法,充分利用对方无路可退的窘境、步法或下潜方面劣势亦或是害怕下擂的紧张心理,利用拳腿的击打力量或对手疲于防守而形成的步法凌乱使对手下擂,得分可将拳法或腿法得分与下擂得分累加,是一种较为直接的下擂方式:
抱摔下擂有两种,一种是抱住对方来腿将其摔下或掀下擂台,另一种即双方在擂台边发生缠抱时,使用摔法动作直接将对手摔下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