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北京大学通选课程《爱的心理学》华立成、江逸梵、俞远远的小组作业。版权归学生们所有。如需要转载,请联系本头条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游戏式爱情人群的爱情三角与依恋模式
华立成(北京大学法学院)
江逸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俞远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随着大学生恋爱人群比例的逐渐升高,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也在逐渐变化。相比起建立一段认真踏实的感情而言,很多人开始追求以“玩”为主的游戏式的爱情。本文通过问卷对北京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和态度进行调查,并将这一数据与问卷中包括爱情三角的问题的答案作比较。通过计算其“恋爱谨慎程度”与爱情三角分布和方差,结合爱情三角分析,得出这种现象背后的结论。不仅如此,通过对上述结论的分析,我们将该结论与RQ量表表征的成人依恋模式互相联系,运用依恋理论将成人依恋模式与爱情谨慎程度联接起来。从而分析年轻人滥情的原因。
关键字:大学生;恋爱游戏式;’爱情恋爱三角;爱情谨慎程度;依恋理论
1、引言
Lee(1973)提出了“爱情的颜色理论”,他定义游戏式爱情是和不同的伴侣一起玩的游戏。伴侣的欺骗以及没有关于自我和其他伴侣信息的表露是游戏型的主要特性,是一种很多人想要的现实。Hatfield & Walster(1978)将爱情分为了激情式的爱情和同伴式的爱情。他提出激情式的爱情是一种包含强烈情感、温柔的、带有性欲的感情。在感情中,人们会被激情所控不可抗拒地被吸引到爱人的身边,与此同时,思想也会被爱人所占据,并常常将对方理想化,即认为对方在所有方面都是完美无缺的。这样的感情虽然强烈却很短暂,不比同伴式的爱情来的长远和实际。Sternberg(1986)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的理论,将爱情的成分分为三类:亲密成分、激情成分和承诺成分,三个成分分别作为三角形的定点,并且按照成分的多少组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他指出激情在短期关系中有着至高的重要性,并将单纯靠激情维持的爱情称作“愚昧的爱”。国内关于大学生爱情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都停留在恋爱观的调查,全面却不深入,本文将对以激情式的爱情为核心,运用爱情三角形的理论基础,分析现代大学生游戏式爱情的原因、心理和影响。第二部分通过对以上结论的使用,结合问卷中关于依恋理论的问卷分析(本研究采用RQ量表)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北京大学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包括本校225位本科生,27位硕博生。
2.2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你贪“玩”嘛?——大学生爱情谨慎程度与爱情三角、依恋模式分析》为主要调查载体。将除基本信息外的23个问题分为四组,包括对自己与理想对象的自定位(包括第3、9、10、12、13题,共五题),对自己恋爱经历的事实陈述(包括第4、5、6、7、8、11题,共六题),以及恋爱三角分析(采自Sternberg的爱情三角量表,共六题)。最后一组涉及该同学的成人依恋模式,(采自RQ量表,包括20、21、22、23题)。
对每一份问卷,完成如下分析:(1)对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问题分别赋分,取平均值,记作“爱情谨慎程度”。从而探求出该同学真实的爱情谨慎程度,降低问卷的形式可能带来的误差。(2)对第三组问题的结果,分别给出三个维度的评分,作出“爱情三角”。(3)对第四组问题(RQ量表)的结果取平均值,得到平均结果(平均结果的科学性后文论证)。(4)将三个数据相互比较,研究这位被调查人爱情谨慎程度与爱情三维度得分情况的关系,得出经验性结论,并用爱情理论和依恋理论解释之。
2.3调查问卷内容及赋分情况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常理和第19题的“自我认知”两个要素,对前两组分体进行赋分,分数越低表示情感越谨慎,分数越高表示对待情感越随便。
3 结果分析
3.1 根据爱情谨慎指数分类
根据爱情谨慎指数的高低,我们将所有252位参与实验者分成三组,21分以下为低分组(69人);21.05至25分为中分组(117人);25.5以上为高分组(66人)。
3.2 爱情三角理论与爱情谨慎程度的关联
3.2.1、谨慎指数和性别对爱情三角形各指标的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的结果,我们将不同分组的不同性别再次分开,通过第三组问题,得到以下数据分析和结果: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intimacy指标上,三种不同谨慎指数组的被试的主效应显著,(F(2,246)=6.623, p=.002),但不同性别的被试差异不显著(F(2,246)=0.614, p=.434);并且谨慎指数和性别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2,246)=8.658, p=.000)。
在passion指标上,三种不同谨慎指数组的被试的主效应显著,(F(2,246)=5.296, p=.006),不同性别的被试差异较不显著(F(2,246)= 2.316, p= .129);并且谨慎指数和性别的交互作用较显著(F(2,246)= 4.740, p=.010)。
在commitment指标上,三种不同谨慎指数组的被试的主效应显著,(F(2,246)= 5.376, p= .005),不同性别的被试差异非常显著(F(2,246)= 8.882, p= .003);并且谨慎指数和性别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2,246)= 15.080, p=.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