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的第四奇在吕洞宾三次醉倒在岳阳楼的神话传说。
吕纯阳即吕洞宾,纯阳是他的道号。吕洞宾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教神仙,北宋以来,关于他修道成仙、救助世人的故事层出不穷。
但正因为众说纷纭,所以直到现在,对于吕洞宾的生平、籍贯,不管是历史学界还是宗教学界,都没有定论。
总的来说,在这些故事里,吕洞宾都是一种风流倜傥,洒脱不羁的形象。到了元明之际,吕洞宾又被全真教尊为五祖之一,因此吕洞宾又被称为吕祖。
现在的岳阳市有很多跟吕洞宾有关的旅游景点,岳阳楼主楼的北侧便有一座三醉亭,因吕洞宾曾经醉卧于此而得名。
据《岳阳风土记》载,吕洞宾嗜酒,曾三次于岳阳楼中痛饮,大醉,还留下了一首绝句:“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这首诗被刻在三醉亭的一楼,在二楼有一尊吕洞宾的塑像,他一手拿着诗书一手拿着酒杯,因此,在岳阳当地,人们都把吕洞宾称为“诗酒神仙”。
窦垿所作的这幅长联化用了这个典故,只加了一个“必”字,即从侧面描述了岳阳楼的无穷魅力——吕祖这样的仙人路过岳阳楼都一定要在这里浮一大白。
窦垿给读者讲述这些典故,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些先贤的无限神往。窦垿生活在晚清时期,他亲历鸦片之战后中国的软弱无能。
他给咸丰皇帝上过很多奏章,陈述自己的治国理念,指出当时社会的九大积弊,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但他的奏章并未引起重视。
他所处的背景跟杜甫、范仲淹等先贤有相似之处,因此他其实是借这些典故来抒写自己的爱国情怀。
国家多灾多难,知识分子有报国之志却屡遭挫折,面对这样的情况,窦垿本人是要做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还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儒者,或是一个造福百姓的官员,亦或是一个不问世事的神仙呢?
但这些诗人、儒者、官员、神仙已经是只能神交而无法亲见了,因此窦垿改写了陈子昂名诗《登幽州台歌》中的两句,以表达自己的凄凉心境。
下联主要是介绍岳阳楼的地理环境,其实也引用了不少典故。
下联以一句“诸君试看”开头,似是对读者发出邀请,再分南北西东四个方位来写岳阳楼周边的山川形胜。岳阳楼西邻洞庭湖,而洞庭湖水域广阔,向南一直延伸到湘江和潇水。
从岳阳楼往西北,可通长江水系直至巫峡,扬子江本是长江下游南京以下河段的旧称,晚清时期被传教士误以为是整个长江,从此扬子江成为长江的代名词。
“南极潇湘,北通巫峡”都是引自《岳阳楼记》的原文,这样的描述,既使读者明了岳阳楼的方位,又饱含人文因素。
巴陵山的得名来自一个神话传说:夏朝的后羿曾经在洞庭湖斩*巴蛇,蛇骨堆积成山而称为巴丘,又名巴陵,岳阳在南北朝时就叫巴陵郡。
爽气,可理解为明朗开阔的自然景象,也可理解为凉爽之气,岳阳楼就是坐落于巴陵山上,坐东朝西,它的西部便是明朗开阔的八百里洞庭美景,湖面上必然也少不了凉爽之气。
“西来爽气”也是用典,这一句化用了《世说新语•简傲》篇的一句话:“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岳州也是岳阳古称,在洞庭湖的东北方向。岩即石,疆为边界。在古代,从洞庭湖东岸进入古岳州城要经过一条山岩堆砌的边界,即古岳州城的城墙,也就是说,岳阳楼的东面就是古岳州城的城墙。
潴是指水积聚的地方,即洞庭湖。流是说湘江和潇水以及湖南境内的另外三大水系沅江、资江、澧水在洞庭湖汇集,而后流入长江。峙意为耸立,是指陡峭的巴陵山,镇是城镇,即岳州城。
岳阳楼背靠巴陵山,南望潇湘、北眺长江巫峡,东对古城墙,当作者描述岳阳楼附近的这些河流山川之时,他想到的是岳州城的军事意义及其历史沿革。
长江与洞庭湖在岳阳汇集,岳阳因此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岳阳楼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军事建筑。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岳州城历经朝代更替和人事变迁,那些在岳阳楼题诗醉酒的先贤都已经被雨打风吹去,但岳阳楼以及它周边的河流山川却并未因此而有任何改变,这便是那些大好河山的魅力。
这江、湖、山、城包含了很多普通人难以领会的“真意”,因此窦垿有了以上领悟,所以他化用陶潜《饮酒》诗中的句子来表达自己。
这幅对联的第三个特点是排比句式、工整的对仗和抑扬顿挫的音韵。
上联和下联中的“诗耶?儒耶?吏耶?仙耶?”、“潴者!流者!峙者!镇者!”,虽然每个句子只有两个字,极为简洁,可是作者连用了四句,而且一个用反问句式,一个用感叹句式,就使得这幅对联更具表现力,这样的反诘慨叹,正是作者的真情流露。
在对仗方面,作者独具匠心,以数字“五、两、百、三”对方位词“南、北、西、东”,以人名“杜少陵、范希文、滕子京、吕纯阳”对地名“洞庭湖、扬子江、巴陵山、岳州城”,以语气词“耶”对语气词“者”,对仗不仅工整,而且构思巧妙,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文采倍增。
对联的平仄,基本要求是“平起仄收”或“仄起平收”,这幅长联,上联十一个短句末尾分别是“奇”、“唱”、“情”、“兴”、“醉”、“耶”、“人”、“下”,平仄平平仄平平仄——这是平起仄收,下联的十一个短句末尾则是“看”、“湘”、“峡”、“气”、“疆”、“者”“意”、“来”,仄平平仄平仄仄平——这是仄起平收。这样抑扬顿挫的音调,读来字字铿锵,艺术感染力倍增。
综合来看,窦垿这幅长联上联借典故述志,既表达了自己对先贤的景仰,又蕴含了自己对身世的慨叹,下联则借写景抒情,既介绍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又记叙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此联受杜甫诗“沉郁顿挫”风格影响较深,内容深远,意境开阔,格调高雅,感情含而不露,更让人觉得悲怆。
晚清学者袁嘉谷曾把杜诗(《登岳阳楼》)、孟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范记(《岳阳楼记》)、窦联、何书,合称为岳阳楼“五绝”。
也有人形容窦垿这幅长联是——两行文字千秋史,一副对联百部书,可以说,这幅对联的艺术价值丝毫不逊于杜诗、范文。
作者:转蓬飘飘
图片系作者自拍。窦垿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更新佛系,关注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