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每年婉妃过生日,乾隆都会赏赐银子,但一直只有二百两,可能乾隆当时没那么开心。但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婉妃60岁大寿时,乾隆赏赐的格外多——恩赐莱石灵芝如意一柄、碧玉萱花盖瓶花插一件、白玉索子夔福磬一件、玛瑙梅花碗一件、紫晶子母狮子一件、均釉胆瓶一件、寿山石罗汉一件、黑花石英雄合卺觥一件、显微镜一件、雕竹笔筒一件、大卷八丝缎九匹外加白银三百两银子。所以说后宫妃嫔的绩效奖金充满了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皇帝老公的心情。
以上是现任皇帝后宫妃嫔的收入,先皇后宫妃嫔收入比这还要高,这其中最高的肯定是皇帝的生母——皇太后了。清朝皇太后的收入是每年2000两白银外加20两黄金。而且古人提倡以孝治天下,皇帝可以饿着媳妇,但绝不能让老妈受委屈,因此如果皇太后手里钱不够花,皇帝会随时给她,赶上皇太后大寿给的钱更多。
除了皇帝亲妈以外,皇帝的庶母待遇也不错,基本上只要熬到“太”字的先皇后宫妃嫔,都会比现任皇帝的后宫妃嫔收入高,毕竟人家工龄也比现任皇帝的妃嫔长得多,待遇高那不是很正常嘛。
新皇登基后除了尊封皇太后之外,一般也会给庶母们提高位份。比如嘉庆皇帝驾崩后,新继位的道光皇帝就给父亲嘉庆的遗孀升了尊位,尊如妃为皇考如贵妃、安常在为皇考安嫔。给先朝妃嫔晋尊升位也成为清帝登基后的惯例,一直延续到清末。
那么清朝的后宫妃嫔收入在当时社会来说是什么水平呢?按照《大清会典》记载,清朝七品县令的年收入是45两白银,所以只看基本工资的话,常在的收入和七品县令差不多,最低级的答应大概和八品官收入持平。但是从雍正开始设立了养廉银,这可是一项重要收入,最高可以达到基本工资的10倍。算上养廉银的话,一个县令每年的收入大概在500两左右,地方督抚这类的高官基本工资加养廉银更是年收入过万。
但是官员还要养活一家老小,后宫妃嫔的花销却很小。吃穿住行都不花钱,每年内务府免费发放四季衣裳,每天御膳房都免费供应饭食。再有像平时用到的绸缎、布匹、玩物、首饰等也是经常发的。所以妃嫔们的收入全都能攒下来,通常她们都会用这笔钱来贴补娘家。
不过身份地位高的后宫妃嫔像皇后或者皇贵妃则不同,她们地位高,排场大,应酬花销也大。平时还要赏赐手下的宫女太监,好让她们更加忠心,别起幺蛾子。再比如地方上闹灾荒,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总不能袖手旁观吧,那肯定是要带头捐款救灾啊。捐少了显得抠搜,捐多了自己也肉疼,毕竟皇后年收入也就1000两银子。
道光帝的后妃就更惨了。道光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抠门,自己平时穿衣服都打补丁,对身边人要求就更苛刻。据说道光命令御膳房不得随意做荤菜,连鸡蛋都不让吃,当然他可不是信佛,而是纯抠。
只有皇后过生日那天,道光才特意下旨让御膳房给皇后做了一碗长寿鸡蛋面,皇后才终于吃到了鸡蛋。其他妃嫔更别提了,等级制度摆在那,总不能跟皇后享受同样的待遇吧?那是违制。于是就只能吃老坛酸菜面了。
不过跟普通社会民众相比,后宫嫔妃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了。根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引用的清朝档案记载,在清朝中期,普通地主家的长工每年收入是2500个铜钱,大概相当于2.5两银子。
清朝的白银价值波动比较大,晚清时期由于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在道光后期一两银子的价值就涨了不少,大概等于3000个铜钱。在清朝初期和中期,银子的价值还相对低一些,一两银子按成色不同可以换1000-1200铜钱。
这么一对比,差距就拉出来了,就算是身份等级最低的答应,年收入都是普通人的十倍以上,那后宫妃嫔绝对都是金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