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个字,很“有”趣。甲骨文的第一类写法是“一只手拿着一块肉”,就表示手里“有”肉,如图中第一、二款,按这个字形很好会意;第二类写法如图中第三款,与前两款完全不同,学者解释上半部分是手平摊的形状,底下的一横代表手里拿着东西,属于指事字。这一类也有其他写法,比如“手”更加方正,并且底下的一竖不出头。
有——甲骨文
“有”字的金文基本沿袭了第一类甲骨文的含义。
有——金文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哪里有“肉”?明明是“月”啊。其实上周我在写“肩”字时说过这个“月”字,但不知为何到现在还在审核中,在此一并简要解释下。
我们今天看到的“月”字,其实有两类,一类是与月亮相关的,不再赘述;另一类是由“肉”演化而来,和“月”相似,故做偏旁时多与“月”混同,所以“肘”、“膊”、“肩”等字严格来讲,应该叫“肉字旁”。《说文》中说“肩,髆也”,“髆”就是“膊”。骨和肉演化,形成我们的胳膊,这就很好理解了,和月亮没啥关系。
肩——说文小篆
《说文》中的“有”字沿袭了金文的写法,但解释为“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合理地持有”,又说到了日食和月食,并且在注中进一步指出因为有“月食”,所以“从月”,并且是“又”声,这显然是不对的。
前面已经多次说过,这是囿于许慎和古人所处的时代,他们没见过甲骨文,并且古人认为日食、月食不是正常的日月运转方式,所以是上天预示的凶兆,故而解释为“本是不当有而有之”;而“又”是“手”的意思,但在这里是会意而非声旁。
有——说文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