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木言作品集,二木言还写小说吗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1 13:34:25

二木言作品集,二木言还写小说吗(1)

4月15日,菏泽市胡集镇黄屯村村民在查看林下牡丹生长情况。本报记者朱峥摄

二木言作品集,二木言还写小说吗(2)

菏泽曹州牡丹园内盛开的牡丹花。 本报记者朱峥摄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

这首晚唐文学大家皮日休描写牡丹的诗作,流传甚广。牡丹寓意富贵吉祥,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在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频频出现,佳作迭出。

如今,在被誉为“中国牡丹之都”的山东菏泽,围绕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人们书写的“作品”不再限于纸上。近年来,菏泽充分利用种植规模、种质资源、种养业态等独特优势,实现立体综合开发。走进菏泽,你会发现,这里的“花样故事”引人入胜,“花样经济”异军突起,“花样生活”无比美好。

依靠一朵花的力量,大美菏泽写就了绿色发展的生动案例。

花样故事

菏泽的牡丹栽种历史非常悠久,当地人对这种典雅端庄、气度不凡的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发现,在菏泽,到处都能巧遇爱花惜花的民间“秋翁”,当地懂牡丹的人多,能如数家珍地介绍牡丹的起源、习性、种植历史和价值的人也不在少数。

对于菏泽牡丹的历史,菏泽市文旅局非遗科科长朱晓雯长期潜心研究,颇有心得。她告诉记者,众多专家研究认定,当地牡丹栽植始于隋,兴于唐,明代已成为全国的栽培中心,清代被誉为“甲天下”,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早在隋代,曹州就出了齐鲁桓这样的著名花师,曾为隋炀帝培育出高过楼台的牡丹花。曹州就是当今的菏泽。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是曹州人,他将长安御花园的牡丹带回老家种植,这应该是引进牡丹外来品种比较早的事例。隋唐之后,据说曹州“村村有花园,户户养牡丹”,诸多传说虽然难免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牡丹的喜爱。

历代吟咏牡丹的诗赋,更是浓墨重彩。据不完全统计,大唐时期,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名家吟咏牡丹的诗词约有100多首,宋代则超过1000首,明清文士咏牡丹的诗词传世更多,粗略统计达数千首之多。李白《清平调》里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无愧千古名句,明代李梦阳对牡丹情有独钟,写出的牡丹诗连绵成组,开篇便是“自知国色无伦比,放遍群花每后开……”

遍检牡丹诗文,“曹州”作为地名频繁出现。菏泽处于黄河冲积平原,滔滔黄河带来肥沃的土壤,孕育了国色天香的牡丹花。

2011年,牡丹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与牡丹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其中包括了人物传说、地名传说、品种传说和风俗传说等,保护单位定在菏泽市牡丹区文化馆。

相对而言,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的专家更在意牡丹的开发价值,中心负责人陶福占说,牡丹可不仅仅是好看,而有实实在在的价值。人们最早对牡丹的认识,正是其药用价值。1972年,在甘肃省武威市柏树乡发现的东汉早期医简中,已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医学经典《神农本草经》称:“牡丹味苦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是这样解释牡丹的:“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李时珍还对牡丹及其别名作了相应的阐释:“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宋代郑樵《通志》记载:“古今言木芍药,是牡丹。”其中的安期生《服炼法》云:“芍药有二种,有金芍药,有木芍药。金者,色白多脂;木者,色紫多脉,此则验其根也。然牡丹亦有木芍药之名,其花可爱如芍药,宿枝如木,故得木芍药之名。”

史料记载,中国是牡丹的原产国。历史上,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河谷之中,到处都盛开着野牡丹。明清时期,菏泽已大规模种植牡丹,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称。

“明朝以后牡丹的全国种植中心就是菏泽,北京种植的牡丹百分之九十都来自菏泽。”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说,“到了清朝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年代,曹州的牡丹已经非常有名,可以拿出自己独有的品种来反哺洛阳,这就是当年曹州牡丹的威风。”

今天,菏泽牡丹同样拥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北京景山公园、圆明园、奥林匹克公园等地都种植了来自菏泽的牡丹。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2400余盆菏泽牡丹绽放天安门广场;2019年4月“国色天香-紫禁城里赏牡丹”菏泽牡丹主题展在故宫举行,1.5万盆牡丹、2.6万枝鲜切花及牡丹衍生品、牡丹文创产品与海内外游客见面;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菏泽反季节催花牡丹亮相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名花遇到名家,也为后世留下许多佳话。茅盾、冰心、舒同等多位文化名人与菏泽因牡丹而结缘。

菏泽日报副总编、牡丹晚报总编辑潘若松介绍,当地文学刊物《牡丹》的刊名为茅盾题写,字体典雅秀丽、端庄大方;1992年11月,菏泽市文广新局退休干部魏玉传写信给冰心老人请求为菏泽牡丹题词,冰心写了“十里散香苏地脉,万花低首避天人”两句诗作为回信;菏泽曹州牡丹园观花楼前的一方石碑格外醒目,“曹州牡丹甲天下”出自书法家舒同手笔。

菏泽牡丹以其花大、型美、色艳、香浓著称于世。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菏泽牡丹获得111个牡丹奖项中的81个。

2012年3月16日,经申报、考察、评审,中国花卉协会正式授予菏泽市“中国牡丹之都”。

“花随人意开,四季看牡丹。”4月中旬的菏泽曹州牡丹园,鲜花怒放,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对满园春色,高级农技师赵信勇习以为常,因为在曹州牡丹园,牡丹已实现了一年四季的“盛开自由”。赵信勇告诉记者,菏泽仅观赏牡丹就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个品种,每年谷雨前后万花齐放,令人如痴如醉。

花样经济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在菏泽,牡丹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当地还致力打造牡丹产业链,积极推动牡丹产业“接二连三”转型,即从单一种植观赏向精深加工、花卉及产品交易、文化创意等产业形态跨越。过去只看一朵花,而今全产业链立体综合开发,牡丹绽放出绚丽的产业之花。

“牡丹全身都是宝,目前菏泽开发出260多个牡丹相关产品,年度总产值已近100亿元。”中国园艺学会牡丹芍药分会副秘书长庞志勇说。

据统计,菏泽成片种植牡丹在500亩以上的园区基地就有20多个。当地还是国内外最大的牡丹种苗交易中心,累计输出牡丹种苗约60亿株,每年向美、俄、德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70多万株种苗。

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化妆品……走进菏泽尧舜牡丹产业园,琳琅满目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在科技助力下,“一朵花”的跨界之旅令人啧啧称奇。目前,菏泽市牡丹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4家,生产规模、产品档次一直引领国内同行业发展。

“牡丹花可赏,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兼具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产业开发不断深入,我们已达到了把一朵花‘吃干榨净’的开发水平。”陶福占说。

目前,菏泽牡丹产业实现了由观赏拓展至食用、药用、保健等多个领域,从入食、入茶、入酒的牡丹食品,到牡丹特色保健品、化妆品,再到牡丹瓷、牡丹画、牡丹真花等文创艺术品,贯穿农业、工业、服务业各个产业领域,牡丹香、牡丹丝绸、牡丹剪纸等牡丹文创产品“百花齐放”。

阳春三月,记者在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黄屯村看到,上千亩杨树林郁郁葱葱,林间种植的油用牡丹形成白色的花海,一望无际;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牡丹花上,人步入其中,不时惊起三两只鸟儿。

“我们村‘林下牡丹’的效益很好,树木和牡丹都有收入,每亩一年能增加纯收入2000多元,比单一品种种植赚钱多。”黄屯村党支部*黄继合说。

在牡丹区黄堽镇的宋庄村,牡丹“住进了”现代化的智能温控大棚。与常见的大型盆栽牡丹不同,这里的“案头”牡丹走起了“小可爱”风格,植株较小、花色齐全的微型盆栽牡丹令人爱不释手。

“微型盆栽又称案头牡丹,适于放在办公桌上,方便居家观赏,因为牡丹小而精,更适应电商销售。”菏泽谷雨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建立说,这样的牡丹经过电商运输,为千家万户的厅堂增添了无限春色。

“一朵花的力量”给当地大量群众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以往我都是外出打工,后来村里建了牡丹产业园,我就流转了家里的地,在园区工作,既能就业又能顾家,挺好!”牡丹区皇镇街道王桥村村民韩刚告诉记者,他在园区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元。

王桥村党支部*王建林说,为更好打开牡丹销路,党支部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电商营销,引导村民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花农过去“开着货车跑全国”,现在“坐在家中卖全国”。电商新业态培育出众多倍受人们欢迎的“土味主播”,仅王桥村就有100多人。

皇镇街道与菏泽学院合作,在浩森牡丹园建立了山东省第一家牡丹产业博士工作站,引导研发四季牡丹、催花牡丹等牡丹培育技术,培育出分别适应南方湿热气候、东北湿冷气候、西北干冷气候的品种200多个。目前,这里的牡丹种苗、盆栽牡丹、鲜切花等产品琳琅满目,技术研发与服务、新品种培育、牡丹投资等多方位发展,初步形成了集“产学研用销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说到牡丹产业发展成效,皇镇街道党工委*穆静显得有几分兴奋。穆静告诉记者,2021年当地冬季催花牡丹产量10万盆,容器牡丹20万盆,鲜切花年产1000多万枝,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000余人,牡丹种植户人均收入5万元以上。

菏泽市委*张新文说:“牡丹是我们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菏泽将坚持大众化、市场化、产业化、人文化、国际化‘五化并举’,叫响牡丹优势品牌,让世界更爱菏泽牡丹。”

花样生活

行走在菏泽市的街巷之间,你一定会发现,那朵无处不在的牡丹花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牡丹既可以是街道的名称,如牡丹路、凝香路、华英路、繁花巷,也可以是游览休憩场所的名称,如天香公园、牡丹广场,还可以冠名学校,如牡丹小学、牡丹中学、花乡小学……

历史上,牡丹元素就装点着菏泽人的生活。时至今天,在一些地方的老街老屋上,房檐的瓦当烧制着牡丹,虽饱经风雨侵蚀,花瓣、花萼、花茎依然清晰可见。普通人家里,骨雕牡丹屏风、烫印牡丹烙画如今也是常见的装饰。

在立体综合开发进程中,与牡丹有关的传统工艺同时得以发扬光大。当地将牡丹文化与陶瓷技艺结合,让原本“平铺”在瓷盘上的牡丹得以立体盛开。

一捻、一提、一勾,乳白色的土坯竟“绽放”出牡丹的花瓣。制作师文璐璐手法格外熟练,不过一会儿的工夫,半成品就在面前摆成一排。“捻制花瓣讲究一种感觉,最薄的地方只有几毫米,要用手指发力由里到外捻出形状,之后再调出牡丹花的折痕。”文璐璐说,这些瓷土做的牡丹花,便是菏泽牡丹瓷的坯子。

“制作牡丹瓷一般分5层,少的有40多瓣,多的80多瓣。”车间主任周笑天告诉记者,菏泽牡丹瓷制作工艺繁复,每件牡丹瓷都是纯手工打造。即便作为陪衬的牡丹叶,都按照真实比例拓制,以最大限度还原叶脉的真实纹路。半成品经过施釉,在高温下烧制三遍,就会得到色彩鲜艳亮丽、层次感极强的艺术成品。

尧窑舜陶文旅产业发展(菏泽)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常锁说,企业正尝试将牡丹瓷向艺术生活化发展,研发耳钉、发簪、胸针等“小而精”的装饰品,让牡丹融入更多生活的细节。

牡丹,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菏泽市巨野县洪庙村农民书画基地一处画室里,画师王善花手上拿着两支画笔交替使用,起稿、勾线、上色……一笔一画、一丝不苟。不多久,一朵风姿绰约的牡丹花跃然纸上。“画一幅能挣四五百块钱,一个星期差不多能画一幅,还不耽误家里的活。靠着画牡丹,这几年俺家里的生活好多了。”身有残疾的王善花说,自己从2014年开始师从本土画师学习绘画,一直坚持到现在。

巨野县是中国文联命名的“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也是中国工笔画学会命名的“中国工笔画之乡”。近年来,巨野县把培育壮大书画产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建设书画示范基地。基地招募学员时主要以留守妇女和残疾人等为重点对象,助其通过培训成为职业画工。

“牡丹画是巨野工笔画的当家品种,画师们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糅合现代工艺手段精工细作,作品独具特色。”巨野县书画院院长程军伟说,画中的牡丹枝繁叶茂、色彩饱满、惟妙惟肖;花叶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花头或含苞待放、或摇曳生姿;枝干、嫩芽、花苞等交相呼应,突显了牡丹的雍容华贵。

描绘牡丹神韵的巨野工笔牡丹画,已成为山东地域文化的一张名片。来自这里的牡丹画作,如《花开盛世》《锦绣春光》《冠艳群芳》《国宝献瑞》《盛世中华》等,先后亮相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以及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等重要场所。

春天如约到来,菏泽牡丹再次怒放。已举办31届的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推出“云赏牡丹”活动,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帮助五湖四海的观众一睹牡丹花容,活动开启前两天时间,全网就有超过1.5亿人次在云端赏花游春,“山东菏泽400岁牡丹王开花”更是成为热搜话题。正在举办的“牡丹文化艺术大展”通过VR云展厅将艺术展搬进云空间,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艺术盛会。

菏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鹿展介绍,这届展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作品近4万件,评出美术作品98件、书法作品100件、摄影作品100件、文创作品300件集中展出。“云展览”贯通时空,让牡丹花得以“贯四季而不衰,历时光而益固”。

如果你有机会去菏泽,与当地人说起牡丹,话题说不尽,气氛也总是格外炽热的。他们一定会热情地推荐你去曹州牡丹园等10多个园区看一看,去郊外连片的牡丹田园里走一走,领略这一朵花的无尽魅力。他们还会提醒你,牡丹宴的菜品丰富多彩,色香味不同凡响,千万不要错过,否则将是一大憾事。 (记者王念、闫祥岭、张昕怡 参与记者萧海川)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