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帕印章文字“王”字,如何演变为甲骨文“王”字
笔者曾在《印章文字与哈拉帕古城遗址相关问题考释》中断言:印章文字是伏羲书契,哈拉帕是昆仑墟。并在《遗失的华夏·哈拉帕》和《左祖右社与阳城》两部书中,沿着《山海经》的脉络,参照水书、甲骨文、金文,尝试破译了106枚哈拉帕印章上的140个文字。从破译的结果来看:仅仅破译了106枚印章上出现了多位中国古籍上夏朝以前的人物。这些人物包括岁十有二、黄帝、蚩尤、颛顼、帝挚、帝喾、鲧、伯子杼、大禹、因乎、贰负、虞舜、共工、仁羿、用侯、丹朱、巫咸、华胥、曾侯等。这些人物都记述在《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及《史记》里。106枚印章里还包含有“余、施、殷、曾、用、朱、有虞氏、昆吾氏、风、卜、曲、牛、储、且、世、邠、华胥氏、穀穀、干”等多个上古姓氏。由此作者断定:哈拉帕印章文字是甲骨文前身,是华夏时期的中国文字,是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中华先民使用过的文字。
为了增强读者对哈拉帕“印章文字是伏羲书契”这一理论,本节作者讲解一个代表文字,哈拉帕印章文字中的“王”字,如何演变为甲骨文“王”字。
“王”是中国古代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哈拉帕印章文字“王”字,迄今发现有两种写法:
第一种是正体
第二种是变体
而甲骨文“王”字也有两种写法:
第一种是体现王的帽子和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