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麦子
廖小琴,笔名麦子。安佛场玉石村人,金孔中学高95级3班学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协副主房、巴全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文学院特邀作家、鲁迅文学院第30届高研班学员。有《大熊的女儿》、《棉婆婆睡不着》、《灰伯爵》、《淡香有青梅》等书出版。
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丰子恺图画书奖、四获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金近奖、信谊图画书奖、冰心新作奖大奖、原创幻想文学大奖、香港青年文学奖、四川文学特别奖等。
作品翻译为法语、英语、阿拉伯语、哈萨克斯坦语等,输向法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入选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白乌鸦书日”。进入“年度优秀童书”,被拍成舞台剧等。
写作,是自然滋养出的一朵花
廖小琴
o落在玉米粒上的故事
七月,玉米成熟。
天,很热。奶奶坐在堂屋,剥玉米棒子,小小的我为她打扇。
“讲个故事吧,奶奶。”
“好啊,就讲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吧……”奶奶的故事开始了。
会下金蛋的鹅、私自下凡的织女、穷书生中状元,一个又一个好听的民间故事在缓缓流淌,和着悉悉索索落下的玉米粒,一片金黄。那时,我总会屏住呼吸,生怕听漏一个细节,生怕错过一段精彩。每一个故事结束,我都会在心里细细咀嚼、品味,而玉米的味道也常随风而至,让我闻到故事里饱满的清香。
除了奶奶,父亲和母亲也是讲故事的高手。岳飞、三国、西游,财主、秀才、小姐,我最初的文学滋养都源于他们的故事。我站在菜地、麦田、秧田边听他们慢慢地讲。那些故事落在地里、林中,被山风吹,被晨露养,便有了生命,有了色彩。久而久之,它们就像一校枚种子,在我的心里生了根,且在日后发芽,让我欢喜上了阅读。
o蘸着野花香的阅读 父亲的书很多。不过,这些书后来几乎全都从我家消失了。她们,被我交换成了一本又一本我喜欢的书。
我坐在屋后的竹林里读,坐在门前的小桃树下读。有时,甚至会爬上那棵硕果累累的枇杷树上读。你们知道吗,手捧一本书,听风穿竹林,被明艳艳的桃花映着,被果实甜甜的味道包围着,是多么地幸福。
我喜欢这种幸福。
直至今日,我仍喜欢被家里的花草簇拥,或是坐在公园茂密的树下,或听着流水的声音阅读。这样的阅读,因着自然的陪伴,平静而充实。
在自然的静美中,少年的我还喜欢上朗读。
清晨,故着家里的老牛,站在野草杂布的山谷,我读书的声音落在带露的野花上,落在身后的山林,落在正萌发新芽的秧苗上。我从来不知我的声音可以如此响亮,可以如此悦耳,也从来不知文字不仅仅是温暖的,有生命的,更是有力量的。有时,我也会突然停下,倾听野花野草儿们在对我评说些什么,风又将我的声音带去了何方。
o在一条野花野草的路上 我的启蒙老师是一位从朝鲜战场下来的老兵。教我们时,他已满头灰白的发,但精神矍铄,是一位爱笑而乐观的帅老头。
有段时间,他每周都会拿出一节课讲故事。先是他讲,后来就变成我们。那时,我们还好小,才都八九岁呢,可是没有关系,讲得不好老师也会鼓励,也会说“不错。”因此,我们是那么地喜欢上讲“故事”。
放学了,讲故事的舞台换到一条小路。
那是一条右边盛开满野花野草,左边栽种着桑树、花生、油菜的小路。有多少位同学呢?五六位吧,我们轮流讲。讲从爷爷奶奶那里听来的故事,讲书上的故事。我们先是讲得很短很短,后来我们学会讲得很长很长。我最初讲的那些故事现在看来都好幼稚,但有什么关系呢,里面可是藏着我满满的开心和喜悦。
o小鸟在火苗中歌唱 除了和大家一起讲故事,我还开始慢慢想故事。
家里的书读完了,同学的书借完了,想看的书却还没有攒够钱。我坐在灶间,帮着妈妈放柴火。我看着柴火腾起的火焰。我看见有小人在火里跳舞,我看见其间有骏马飞驰,还有一只小狗迅速地变幻。而小人、骏马很快没了,但是一朵花出现了,一只鸟出现了,我看到了花儿在跳舞,我听到了鸟儿在歌唱。
我沉漫在那些火里。
可是,火熄灭了。变成了灰烬。灰烬会抛洒在田间,或许也会洒在一棵树下。那棵树会知道吗,那是曾经一位同伴在这个世界最后的遗言。这样的想象如此忧伤,又如此美丽。我着迷于这样的想象。夜深人静时,我将这些想象出的故事说给自己听,说给探进屋里的风听。
我不仅坐在灶间想,还站在豌豆田里想,在雪白的棉花地里想。我的想象不断孕育出新的故事。有些故事,想过了,就消失了,有一些却留在心里。后来,留在心里的便慢慢走到了纸上,变成了你们所看见的故事。
o带着山风味道的写作 不过,最初写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呢?是一只白头翁的故事吧。我从没见过白头翁,这个故事真是好难。老师说,这是课后的命题作文,如果写不出来,就写别的吧。那么,究竟写什么好呢?
坐在院里,有毛毛虫从椿树上落下,有燕子匆匆回家,布谷鸟在歌唱……我像古代的渔翁,坐着,等着一条叫着“故事”的鱼朝我游来。终于,它来了。可是,它不是一条鱼,而是一朵蘑菇,是夏天的第一场雨后,我和弟弟采到的一朵绿豆菌。和它一起来的,还有一群蚂蚁,一只兔子。我的心激动起来。我看见雨中,一群蚂蚁躲在蘑菇下,可兔子却准备将蘑菇搬回家。
我的故事落在了纸上。它拥有了生命。虽然,呼吸微弱。可是,它是从我的心里流淌出,是从山林里来,带着山风的味道,有着最为纯净的质地。后来,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它们的生命力也越来越强,我也越写越喜欢,并最终走上了写作这条美丽的路。
就这样,因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因那些山林和野花、菜地和麦田、玉米和蘑菇,使得我一路行来有故事听,有故事读,有故事讲,有故事想。
还有,有故事写。
附:学生朗读廖小琴文章一篇。我是一只很笨的蜗牛廖小琴 我真正走上写作之路,是在2008年地震之后。
那年,我去医院看望受伤的孩子们。我不知如何安慰、鼓励他们,一切在灾难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唯能做的就是为他们购买一些书籍、下载一些故事在MP3,然后轻轻放在他们的枕边。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位父亲罹难的女童的目光,也永远记住她开口对我说的第一句话“这些书真好看。”
我没想到文字的力量如此巨大,丈字的光芒如此耀眼。我就这样毅然走上了为孩子们写作的路。直到今天,我都是多么庆幸能走上这条路。它虽然不乏艰辛、苦痛、焦灼,但更多的却是欢欣和喜悦,荆棘遍布,却又时时感到荣光。迄今为止,我还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行在这条路上更美好、更值得为之努力的。没有了!
不过,在这条路上,我只是一只很笨很笨的蜗牛。我的速度总是很慢很慢,写一篇文章之前,总要在心里先默默地和里面的人物相处一段时间,直到我确信了解、熟悉他们,并且对他们满怀深情后,才会让他们慢慢地走向笔端。写完后,我也习惯和他们“告别”。一年半载,才又和他们“见面”,修改、修改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后,还习惯将其小声朗读一遍,力求最终的文字简洁、精炼、优美而干净,内容具有无限张力和质感,情节生动而能打动读者。
虽然只是一只蜗牛,但我多么喜欢爬行不同的路、探寻不一样的世界,总希望写出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都能有着令人难以忘怀的容颜。为着这,我总会努力寻找独属于那个故事的魂,寻找到它独有的律动、韵味、气质和节奏,寻找到独属于它的色彩和情感。我不要它们面貌相似,也不要它们看上去像别人家的孩子,或是我曾有过的孩子。我希望它们每个都精彩而令人难忘。
但是,我也深知自己才情有限,唯能庆幸的是,我是如此欢喜着这条路,喜欢不停往前。喜欢看到这条路上一个个标杆、一座座山峰,当我朝着那些写得最好的作家仰望去时,我常常是屏住呼吸的。我因看见他们而幸福,也为自己正朝向他们而喜乐,我知道自己是可以一直、不断地向前他们走去的,是可以写得越来越好的。我相信,这个过程虽然漫长无比,但却值得我为之一生努力。
“在路上”将是我永远的写作状态,一路慢行,一路探索,一路审视,面朝未来,安安静静、从从容容地完成每一次创作,让每一部作品都能为读者摇曳出一个别样的世界,感受到书里书外的丰富和有趣。
慢慢爬行,不急不躁,不慌不忙,这样下去,尽管只是一只很笨很笨的蜗牛,但终有一天也会爬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吧!
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