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前几天有谈起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策略,其中谈到抽离的方法,有学员提问如何做到,所以略谈一谈。
什么是抽离,就是让我们的内心从当下分离出来,从客观的角度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更加冷静地观察和思考,这将有利于缓解可能的冲突与误会,以及因为烦恼的遮蔽(思维病毒)而产生的偏见。
然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常人们都是通过事后反省才能够发现自己当初的问题,但在那个发生的当下,人们并不自觉,而是陷入到情绪和偏执中难以自拔。这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除了通过阅历的丰富和自己内心的成熟来逐渐克服以外,并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解决的办法,就算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也依然缺乏能力去做到。
(想要的结果,在理论上讲只要判断正确就有可能,但在判断的实践上通常会有错误,所以可能的概率取决于错误的大小。——《天道》)
学员正是由于这样的困惑而向我提问,希望能够学会抽离的办法,解决他日常中类似的麻烦。
突然而来的烦恼、莫名其妙的情绪化,本可以避免的冲突,在我们缺乏自制能力的前提下其实都是难以控制的。而这种自制能力在儒家中叫做“克己”,在佛法里则称为“禅修”,当然这只是禅修中一个顺带的利益,真正的禅修远不止这些,我将这二者的相关原理结合起来讲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烦恼的譬喻在佛法中有这样的譬喻,由于我们长期以来的不正见,因此我们的烦恼和情绪如一头凶猛的大象,不受我们理性的控制。
平时这头大象是隐藏起来的,我们看不到,等它突然出现的时候我们已经措手不及,因此当我们想要去抓住它的时候,它已经从我们身边奔驰而去,我们看到的只是大象的尾巴。这就是普通人只能事后观察的比喻,他们只能看着大象的尾巴而悔恨兴叹,希望大象下一次出现的时候自己能够抓住它。但由于没有经过训练,所以大象下一次真的来了,这种情况就会再次出现,依然是看不清、抓不住、悔恨兴叹。
还有些人会比较身手敏捷,大象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能够看到,并可以上去试图抓住大象,但由于功力不足和方法不对,所以还是没有抓住大象,最终也只能看着大象的尾巴悔恨兴叹。不过这要比第一种情况好一些,因为毕竟能够看到大象而且还可以尝试去抓,随着功力的提升和方法的纠正,他们偶尔会抓住一两头大象,这样的人就是平时我们看到的那些比较有涵养的人。但是他们如果遇到现实中的巨大突变,也就是一头凶猛的大象,那他们还是无能为力。
另外一些幸运的人,知道正确的训练方法,并同时努力去练习,由于他们的功力具足和方法恰当,每当大象冲过来的时候他们都能够迅速地正面迎击并制服它。这样的人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非常有城府的人,他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烦恼,然而他们还是不能完全避免情绪和烦恼的涌现,他们需要去与大象正面搏*才能够制服它。
最后一种人不但自己经过严格训练,而且还驯服了大象本身,在大象准备冲过来之前,他们就能够知道并将大象牵到一边,根本不受大象的影响,更不需要去与之搏*。
所以烦恼的发生有四种情况,第一种只能是事后反省,如同只看到大象的尾巴;第二种是当下的觉察,如同看到整只大象出现在眼前,但无能为力;第三种是最初的觉察,看到大象冲过来并有能力正面迎击,阻止大象的袭扰;第四种是驯服大象本身,在大象正准备动作的一刹那就自然地将大象牵引到一边,对自己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
顺便说一下,这四种情况不仅仅针对自己内心的烦恼,对别人也是一样,不过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之所以讲这个比喻,是意图提示我们自身所处于的阶段,同时也告诉我们还可以进步的方向,让我们不至于迷茫。
理论与练习首先需要说明,这个练习的方法源自佛教禅修的止观,而止观方法的重点是正念和正知,因此这里主要讲这两个概念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正念
正念在佛教里被定义为“不忘善法的意念”,或可以说是忆念正法。那么什么是善法和正法呢,善法指的是世俗中向善的思维与行为,反之是恶法;正法指的是佛法,是佛所开示的法,与究竟的真理相契合。
无论是善法还是正法,都是指导一个人正确并有效思考和行动的信念和条规。正确的意思是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益,而没有损害;有效的意思是只要相信并按此思考和行动就会产生好的结果。(三赢)
回到上面那个大象的比喻,我们将正念比喻为一棵坚固不动摇的大树,我们必须要拥有一棵这样不动摇的树才能够拴住大象并调伏它,否则你就算能够抓住大象还是会被它拽着跑,根本无法与它的力量抗衡。
那么我们如何建立这棵不动摇的大树呢?从佛法来说当然是忆念六度、三十七道品等正法,时刻不忘断恶修善,从一般世俗来说,我们则需要刻意地去建立自己内心的基础信念和行为规范。
正念的理论
这些信念和规范实际上是一些概念,当你内心能够熟识这些概念,随时可以回忆起来,就算是种下了一棵不动摇的大树。当然这棵树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要想建立一棵参天大树,就需要学习很多这样的概念,并长期去思维和理解。
这里我将佛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嵌入到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前提假设系统中,形成一组因果关系的逻辑结构,便于初学者进行正念系统的思维训练。
信念逻辑图
请注意上图中的“地图不是疆域”是所有概念的基础,在理解了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地进行逻辑推论,从而建立起我们内心的正念框架。
底层概念——地图不是疆域
这个概念是NLP的底层概念,类似“第一性原理”的意思,其含义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副理解这个世界的地图,这个地图是通过人们的感官摄入外部信息,然后在内心经由我们过去的信念和价值观过滤后所形成的。
一方面每个人针对同样的外部世界所摄入的信息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每个人内心里原来的信念和价值观也是不同的,因此人们虽然面对相同的外部世界,但每个人内心的这个地图其实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说地图不是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