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陈雪庭 黄艳敏
图/视频 羊城派记者 王俊伟
一根棉线、一盒七姐粉、一把小剃刀、两张小板凳外加一双灵巧的手,这就是传统手艺“绞脸”的全部家当。作为一种用棉线拔除脸上汗毛的民间美容手法,“绞脸”(又称“绞面”、“开面”、“拉面毛”)在上世纪很流行,曾经风靡一时。如今,对于不少爱美人士来说,这项传统手艺仍然受到欢迎。
不过记者走访东莞莞城、厚街等地老街发现,如今坚守这项传统手艺的人已经不多,莞城老街上“绞脸”的摊档仅剩下两三家,且摊主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纪最大的袁婆婆已经83岁。手艺如何传承下去,是这些手艺人较为忧心的事情。厚街的景姨还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手艺挂上“闲鱼”希望1元招徒,“等到老人们牙齿都掉光了,这门手艺就失传了!太可惜!年轻人愿学我就免费教,一个月包出师!”
找袁婆婆“绞脸”都是她服务多年的老主顾
曾是老一辈钟爱的美容技法
“绞脸”据称始于隋朝,还是一些地方的婚姻礼仪,新娘出嫁前都要“开面”,明朝《二刻拍案惊奇》就有:“三日之前,蕊珠要整容开面,郑家老儿去唤整容匠。”
不过据70岁的欢姨介绍,在她年轻的时候,“开面”已不是出嫁女子的专利了,成为了一种时髦的美容方法,年轻的姑娘、孩子的妈妈甚至上了年纪的老妇人随时都可以找人“绞脸”,“那时候一般是请村里有点年纪且手艺好的妇人做。大概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莞城就有手艺人摆摊了,我当初就是在这里给一个手艺很好的婆婆打下手,大概做了十来年,后来婆婆年纪大了就将这个小摊位转给了我。”欢姨告诉记者,其实她的手艺一半是从“师傅”那里学到的,一半源于天赋,她从小就贪靓(爱美)也非常喜欢帮人扮靓,未出嫁前就常有同乡人请她帮忙扮靓新娘子。
如今,欢姨已经在和平路给人“绞脸”近30年了。“今天天比较冷所以来的人不多,天气晴好的日子顾客还是不少的,特别是过年前几乎手不停。顾客一个接一个。”
“绞脸”已不是出嫁女子的专利了,成为了一种时髦的美容方法
传统“绞脸”年轻人也青睐
4月15日一早,虽然气温陡降且伴有小雨,但寒冷挡不住人们追求美的脚步,九点多钟,同样位于和平路的袁婆婆的“绞脸”摊位前就迎来了一位顾客,这位顾客已经在袁婆婆这里“绞脸”十多年了,每隔一两个月就要来一次。刚给这位顾客做完,雨就下大了,袁婆婆说,这种天气估计没什么人来了。话音未落,一辆车就在摊位旁停下,一位阿姨拉开车门冒雨冲过来。称其为阿姨是因为她自我介绍有近六十岁,但其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不少。
阿姨一下车就笑着和袁婆婆打招呼,一边打招呼就一边在矮凳上坐下来。相互打招呼时袁婆婆已经给其罩上围裙并用头巾将其头发拢起,随后认真地给顾客的脸上涂上七姐粉,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接下来才正式进入“绞脸”的环节。阿姨则告诉记者,自己“绞脸”已经有近30年,最早是在大西路的一个摊位上做,后来转到袁婆婆这里做,至今已经在袁婆婆这里做了20来年,也算是袁婆婆的第一批顾客。阿姨的女儿则从十多岁起就跟随妈妈一起过来做。“刚开始拉会有一点痛,现在早没什么感觉了,拉过面毛之后脸会比较光滑。我也找婆婆修眉,所以一般眉毛长得乱了我就会来。”
“现在‘拉面毛’(即“绞脸”)还是很受欢迎的,不仅本地人喜欢也有越来越多的新莞人喜欢。”在厚街虹桥菜市场附近给人“绞脸”十多年的景姨说,大部分顾客都是老主顾,有中年妇女,也有年纪比较大的婆婆。但近年来,逐渐多的年轻姑娘喜爱上“绞脸”,甚至连男顾客也在悄然增加。欢姨也告诉记者,顾客当中年轻人占了很大一部分,“看到姑娘们变得更靓了,自己也好开心。”
左右手扯着一根棉线,一开一合中脸上的汗毛就被扯掉了
线会“咬”人老技艺伤手指
“绞脸”看上起简单但实际上是一门有技术含量的手艺活。给顾客涂完七姐粉后,袁婆婆就取出一卷线,扯出一截,挽成“8”字形的活套,右手拇指与食指撑着“8”字一端,左手扯着线的一头,口中咬着线的另一端,右手拇指一开一合,咬着线的口与左手配合右手。如此“8”字形套在顾客脸上有节奏地左拉右扯,利用两线的夹力将顾客脸上的汗毛拔干净。
“线会‘咬’人,这种棉线很细,刚开始给人做的时候,手指都会被线拉出血口子。”袁婆婆对记者说。而记者注意到,袁婆婆右手拇指与食指的受力部位早已长出厚厚的一层茧。为何不给手指带上保护套?袁婆婆说,给人“绞脸”全凭手上的力道,如果手指上带上东西就不好把握这个力度了。
欢姨伸出双手,食指和中指上也有深深浅浅的伤痕,这都是给人“绞脸”的时候被棉线割破的。当被问及做这行辛不辛苦时,欢姨则笑着对记者说,虽然伤手指,但相比年轻时下地耕田这算不上辛苦。“孩子们也有和我说过让我别做了,但我还是选择坚持留下来,因为好多顾客都和我说,如果我这里不做了她们就找不到其他地方做了。”
东莞老街上人流稀少,袁婆婆虽知道没什么顾客,但还在等待
把手艺挂上“闲鱼”想招徒
记者采访中发现,如今东莞会“绞脸”这项手艺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让她们忧心的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想找年轻一代传承这项手艺,但没人愿意来学。欢姨告诉记者,曾经教过一个徒弟,但徒弟没做多长时间就没做了。
“很多人都觉得这项手艺既辛苦又赚不了钱,所以都不肯学,有不少年轻的女性曾经说过想学,但都不见她们来,很可惜。我希望有人能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我也很愿意教她们。”景姨对记者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景姨听到一些来“绞脸”的90后客人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可以借助网络的帮助寻找传承人,“闲鱼”就是其中一个平台。于是,今年初景姨就将自己的想法以及为客人“绞脸”时的照片发到“闲鱼”上打算1元收徒。很快,该消息就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注。更意外的是,这门手艺还吸引了阿里巴巴集团“闲鱼”事业部的关注,相关负责人专程从杭州来到厚街寻找景姨。“闲鱼不只是商品交易,还可以技能分享,我们希望借助闲鱼平台的力量,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这门传统手艺,并呼吁更多的年轻人来传承这门手艺。”该负责人表示,“绞脸”是“闲鱼”平台重新定义后的第一个项目,接下来,他们还会寻找更多的传统手艺,并为这些手艺人专门开辟一个“非遗绝世技艺挂闲鱼”的栏目,让失落的传统手艺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冯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