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轴突反射,神经元轴突的主要特点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06 19:25:12

镇痛:

低频电流镇痛的学说和理论都认为其机制主要是低频电流通过脊髓和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对痛觉的调制以及神经-体液对痛觉的调节作用,从而产生镇痛效应,其作用机制归纳如下:

(1)即时镇痛作用:即电疗中和电疗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所产生的镇痛作用。

(2)累积性镇痛作用:多次治疗后的累积镇痛作用,与产生即时镇痛作用的各种因素和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密切相关。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能减轻局部缺血、缺氧、加速致痛物和酸性代谢产物的清除、减轻组织和神经纤维间水肿、改善局部营养代谢,从而消除或减弱了疼痛的刺激因素来达到镇痛效应。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1)轴突反射:低频电流刺激皮肤,使神经兴奋传入冲动同时沿着与小动脉壁相连的神经元之轴突传导,使小动脉壁松弛而扩张,在治疗当中和治疗后电极下的皮肤浅层轻度充血潮红。

(2)低频电流刺激神经后(尤其是感觉神经后),使之释放出小量的P物质和乙酰胆碱等物质,引起血管扩张反应。

(3)皮肤受刺激释放出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出现治疗后稍长时间的皮肤充血反应。

(4)电刺激使肌肉产生节律性收缩,其活动后的代谢产物如乳酸、ADP、ATP等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能改善肌肉组织的供血。

(5)抑制交感神经而引起血管扩张:如间动电流作用于颈交感神经节,可使前臂血管扩张,由低频电流调制的干扰电流作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颈交感神经节可使血压下降。

(6)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增加局部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辅助治疗失眠:

(1)通过体表电极传递精准的脉冲波形,使电流作用与眶上神经,对眼睑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引起弱的节律性刺激,可直接或反射性的引起大脑皮质的抑制而导致睡眠或产生不同程度的睡意。

(2)电刺激外周神经使大脑中5-羟色胺浓度升高,可引起睡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