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德语教程第二版a1答案,新编大学德语1第二版课后答案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7 02:19:11

交际德语教程第二版a1答案,新编大学德语1第二版课后答案(1)

普希金(1799年10月15日-1837年2月10日),俄国文学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回顾普希金的一生,读者会发现,他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出在肤色上。虽然他有“蓝色”血统,但他肤色偏黑。摩尔人的那种黑。

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一个可以追溯到公元十二世纪、莫斯科大公国成立之初的古老贵族姓氏。在接下来的六百年里,他的多位先祖在政治上站错了队,其中一位还被彼得大帝处死,另一位则被凯瑟琳大帝监禁。

他母亲那一方有非洲血统。在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一个脚注中,他解释道,“曾外祖父在八岁时被人从非洲海滩拐走,带到了君士坦丁堡。俄罗斯使臣救下他之后,便把他作为礼物献给彼得大帝”。

普希金的非洲血统如何影响他的创作与生活?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华裔作家李炜的叙述,回顾普希金与他所处时代的精神历程。

本文选自《永恒之间:一部与时间作对的西方诗歌史》,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交际德语教程第二版a1答案,新编大学德语1第二版课后答案(2)

《永恒之间:一部与时间作对的西方诗歌史》,李炜著,袁秋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

原文作者 | 李炜

摘编 | 秦无宪

闯入上流社会的“非洲面孔”:血统与肤色之争

沙皇立刻喜欢上了这个皮肤是如此之黑、在阳光下会闪闪发亮的小孩,待他如己出,甚至带他去巴黎接受一流的教育。男孩倒也争气,没有辜负干爹的期许,寒微发迹,步步高升,终成名将。或许干出一番伟业对他而言如探囊取物。他的身体中本就流淌着不凡的血液。据说他是一位非洲首领最年幼的儿子,可能来自喀麦隆,也可能是乍得,虽然普希金自己认为祖上来自埃塞俄比亚。

在天性良善的人那里,这样的家世背景勾起的,是纯粹的好奇。在嫉妒之心一向高于才识的文人圈子里,普希金的身世引来的,只有可能是憎恨。果然,一名不入流的作家很快就写了一篇挖苦诗人的文章,把背景换了个地方,以避免诽谤之嫌:

据传闻,西属美洲的一位诗人……一个黑白混血儿的后代(混血儿的性别,我倒是忘了),开始声称自己的祖先是一名黑人王子。在该市的市政厅,有人发现古时候曾有过一起船长与副手争夺这个黑鬼的诉讼。船长与副手都声称黑奴是自己的。船长还争辩道,他用一瓶朗姆酒买下了这个黑奴。谁能料到,有朝一日,一名*客竟会主动与黑鬼攀亲。真是虚荣之至啊!

以机智著称的普希金,自然有本事以牙还牙。但血统这话题在他看来,是开不得玩笑的。他笔下的一名人物坚称:“对祖先的不敬是野蛮行为与伤风败俗的开端。”毫无疑问,这表达的是诗人个人的立场。普希金为自己的非洲血统,以及这血统所赋予的一切特质感到骄傲。在半虚构作品《彼得大帝的摩尔人》中,他不无自夸地写道,曾外祖父的“长相、学识及才智,在巴黎引起了众人的注目。女士们都想在自己的沙龙里结识‘沙皇的黑人’,并争相俘获他的心”。

不过,这样的关注并不是没有弊端的:

这位年轻的黑人常被视为奇迹,被客套话和提问围绕着,而这种好奇,虽然裹着仁慈的面纱,依然冒犯了他的自尊。一般男人求之不得的女人的关注,不仅无法令他开心,反而让他感到苦涩和愤懑。他觉得自己在她们眼中,不过是某种稀有动物,一个特殊的外来生物,机缘巧合之下,被运送到了这个与他格格不入的世界。他甚至嫉妒那些无人关注的小人物,把他们的默默无闻看作一种幸福。

交际德语教程第二版a1答案,新编大学德语1第二版课后答案(3)

童年时期的普希金。

由于普希金的曾外祖父在诗人出生前就过世了,再考虑到他在《奥涅金》的注脚中的说法——“值得被铭记的人,却因缺少历史传记,很快便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不难想象,诗人应该是以自己在俄罗斯的经历为原型,重构了先人在巴黎的那段岁月。他自己同样也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不仅因为他的名气,还因为他也是“某种稀有动物”。以他一位粉丝的记载为证:

女士们散开了,都渴望得到普希金的注意,所以他一进门,便都向他围了过去。每个人都希望普希金能跟她说说话,哪怕只有一句。既不年轻也不漂亮且向来害羞的我,就没凑这个热闹了。我默默站在一旁,从远处注视着他那张非洲面孔。那张写着他身世、闪耀着才智的脸。

他那张“非洲面孔”的确让他在俄国格外引人注目,虽然,严格说来,他只遗传了曾外祖父八分之一的基因。他们的长相即使有相似之处,也不会过于明显。难道就是这些似有似无的特征,使得普希金的面貌难以捕捉,无论是用文字、绘画还是雕塑?

一般来说,在诗人的画像中,他的一些外在“缺陷”会被粉饰掉。譬如矮小的身材、又脏又长的指甲。这其实很正常。肖像多半比本人好看,不然也不会有人雇大师为自己画像了。

需要解释的是为何一直以来,他的特征不是被突出就是被淡化。在不同的画像中,他的肤色时而黝黑,时而白皙。五官也各不相同,一会儿像非洲人的,一会儿更像欧洲人的。

考虑到他被公认为俄罗斯的民族诗人,如果他的肤色一再变化,或许也不足为奇。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这问题。假若李白是黑人,他还会在《唐诗三百首》中占有那么重要的地位吗?恐怕他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有。毕竟,一个黑人,不论他多有才华,中文有多出色,都无法代表中华文化的至高点 —— 还是说他完全有资格?

交际德语教程第二版a1答案,新编大学德语1第二版课后答案(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