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一门增进人类幸福的学问。
——萧伯纳
01 《产业革命》
[美] 查尔斯·A.比尔德 著,宋晓东 译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史学完成了专业化和职业化,这一时期美国史学开始由传统的叙述性史学转变为现代的分析性史学。
已经专业化的新一代历史学家,“对力量的重视大于对人物的关心。他们要科学不要伦理,要真实不要戏剧,要分析不要记述。任何事情都不归之于上帝,也很少归之于机遇,而必须承认的偶然性多半怪罪史学家之无能而不是历史难以预测”。
美国历史学的专业化和当时的进步主义运动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到19世纪90年代,美国已经进入工业社会,急剧的社会变动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激发了人们的变革热情,要求改革的进步主义运动席卷全国。美国的许多历史学家也通过自己的史学研究来鼓吹进步主义思想,进步主义史学也由此成为美国史学独立后的第一个主要流派。
在这些进步主义史学家之中,查尔斯·比尔德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学者,相比于特纳、帕林顿等当时其他的主要历史学家,他不仅著述最多,影响范围最大,而且他的经济史观最集中和鲜明地体现了进步主义史学的核心思想,进步主义史学也因此往往被称为“比尔德学派”或者“特纳-比尔德学派”。
《产业革命》是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A.比尔德论述产业革命的一本篇幅不大的作品。本书共分为“1760年的英格兰”“机械革命和它的经济影响”“旧秩序的瓦解”“反抗自由放任和开始建立组织”“机械学和社会需要视角下的产业问题”五章,主要研究了1760年以后英国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发生的产业革命,分析了机械工具上的革命和经济效应,以及旧秩序的分裂和新的组织形式的出现,还进一步分析了产业革命背后深藏的反自由主义的思想,本书提倡从机械革命和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待当时所面临的各种产业和社会问题。
02 《经济通史》
[德] 马克斯·韦伯 著,姚曾廙 译
原始农业共产主义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开端,这个概念最初是通过对古代德国经济组织的研究,尤其是通过汉森和冯·毛勒的研究而得到启发的。这些人创立了古代德国农业共产主义的学说,这个学说已经成为学术上的共同财富。其他各地类似手古代德国农业组织的事例,终于形成了一切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农业共产主义作为开端的学说,也就是德·拉弗勒特别予以发展了的学说。这种类似的事例可以得自俄国和亚洲,特别是可以得自印度。
韦伯对西方思想界的巨大影响,首先是经由帕森斯译介韦伯的著作而在美国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韦伯的影响经由“出口转内销”的方式,重新回复到德国本土和欧洲学界。在德国和欧洲的学者重新认识到韦伯思想重要性的同时,一些德国学者也开始从韦伯本人的文本脉络、思想渊源、时代历史背景以及韦伯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精神历程等多维视角来重新解释韦伯,从而发生了一个“祛‘韦伯美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曾有人对帕森斯把韦伯塑造成“社会学家”的做法提出异议。这里,且不管是否应该把韦伯视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一个法学家、一个经济学家,还是一个经济史学家,但迄今为止,还似乎无人怀疑韦伯在人类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随着韦伯一些学术著作和生前的手稿的整理出版,以及随着国际学术界和文化界对韦伯思想研究的深入,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韦伯思想世界”。并且,这个韦伯思想世界是如此的博大纷杂、深邃繁复和扑朔迷离,以至于当代许多研究者都把韦伯的著作和有关韦伯研究的文献,视作为一种巨大的学术资源和理论思想的“采矿场”,而这部《经济通史》,无疑也是韦伯存留在人类学术思想资源“矿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是马克斯·韦伯自1919年起在慕尼黑大学所作一系列讲演的笔记汇编。《经济通史》对整个世界经济演变特别是对资本主义起源(这是韦伯毕生关注的课题)所作的全局性思考与宏观解绎,超越了前人的思想深度,对于我们现在探讨现代化的条件、前提、模式与道路,比较东西方文化,均有一定的意义。
本书分别考察了前资本主义的农业、工矿业、商业及现代资本主义兴起的经济导因与文化根源,探讨典型的日耳曼定居制度的传布、演变及其内容,也将日耳曼农村组织与苏格兰敞地制度、俄罗斯米尔(村社)土地制度、中国的井田制、印度的村落等作了比较研究,最后指出:“关于原始人的经济生活确实无法作出任何概括的论断。如果我们就欧洲影响所未触及的人口中去寻求答案,我们总是发现彼此相差悬殊,而毫无一致之处”。
03 《货币和信用理论》
[奥地利]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著,
樊林洲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