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一、二年级
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强大 .强壮 C降临 D降落
1.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变得越来越____,再也不会受别国欺负了。
2.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的身体____多了。
3.飞机已经____在机场的跑道上。
4.夜幕____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
三、四年级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B开关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C过去这个学校不执行"学生以学为主",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很低。
D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就做不成什么大事。
五、六年级
有的诗就像一个谜语,你能猜出下面诗句写的是什么吗?
A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 )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
D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
百科知识
一、传说孟柯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子而选择居住环境,曾三次迁移,最后定居在( )。
A、学宫附近 B、穷乡僻壤
C、繁华都市 D、文化名城
二、“一担水六斗泥”指的是我国的哪一条主要河流?
上
期
答
案
小学一、二年级
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收获 B.收成 C.要求 D.请求
1.今年粮食____不错,家家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2.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____。
3.老师____我们在下课之前把作业做好。
4.由于我的功课还没有完成,所以我没有答应他一块儿玩的____。
答案 :BACD
小学三、四年级
下列 给广告词“消毒”,恢复原貌。
例: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脍炙人口)
A.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 )
B.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 )
C.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 )
D.营养液广告词——口蜜腹健( )
答案:A.欲 B.刻 C.其 D.剑 。【答案解析】
1.随心所欲
【解释】: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出自】:《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示例】:我们二人并坐,~的漫谈。 ◎臧克家《老舍永在》
2.刻不容缓
【解释】:刻:指短暂的时间;缓:延迟。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出自】:宋·周密《齐东野语》:“帝王即位,即是好日,兼官历又吉,何疑?事不容缓。”
【示例】: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并且两命攸关。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紧
3.其乐无穷
【解释】: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乐在其中。
【 出自】:东晋·葛洪 《抱扑子·畅玄》:"故玄之所在,其乐不穷。”
【示例】:这里条件很艰苦,但跟困难做斗争,其乐无穷。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4.口蜜腹剑
【解释】: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示例】:这厮~,正所为慝怨而友者也。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五出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小学五、六年级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东西的)头 B.(事情的)开头
C.端正 D.方面 E.平举着拿
1.妈妈端来一杯热茶。 ( )
2.火烧云真是变化多端。 ( )
3.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4.扁担的两端各有一个西瓜。( )
5.他是队伍中站得最端的。( )
答案:EDBAC
百科知识
一、元杂剧中写唐高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的是( )。
A.《牡丹亭》 B.《西厢记》
C.《汉宫秋》 D.《梧桐雨》
答案: D
【答案解析】
《梧桐雨》是元代杂剧家白朴的代表作,也是元曲四大悲剧之一。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题目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全剧以李、杨爱情为主线反映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过程。主题思想上有明显矛盾。但全剧结构层次井然,曲词华美,诗意浓厚。末折以闻雨打梧桐声作结,渲染悲剧气氛,衬托李隆基凄凉的内心世界,尤见成功。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元曲四大悲剧之一,故事以王昭君出塞和亲传说为基础再加虚构,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写成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事败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把昭君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
二、北京故宫三大殿中俗称“金銮殿”的宫殿又叫什么殿?
答案:太和殿
三、成语“破釜沉舟”中的“釜”指的是什么?
答案: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