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029
阅读完约4分钟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口罩作为当前人们出行的必需品,成为今年最具销售量的“年货”。
同时,因为口罩需求量极大以及生产商因年末休假大多停止生产,导致口罩缺货、断货、囤货的情况普遍存在,“一罩难求”现象仍普遍存在,而蹲点抢口罩成为了日常。
然而,在此期间,部分商家却趁机哄抬疫情期间必需品价格。对此,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警方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口罩、哄抬口罩价格、利用“朋友圈”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
1 哄抬口罩、蔬菜价格商家收百万罚单“聚焦口罩等防护产品和米面油菜果等民生商品两个重点领域,坐地起价发‘疫情财’的情况,我们是露头就打、坚决打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在2月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道。
甘霖介绍,截止到2月1日,全系统共出动价格执法人员39万人次,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413件比较典型的案例。
而在千余案例中,也包括了两个顶格处罚案例:
1月23日,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北京市济民康泰大药房丰台区第五十五分店大幅抬高N95型口罩销售价格的行为进行检查。经查,当事人将进价为200元/盒的3M牌8511CN型口罩(十只装),大幅提价到850元/盒对外销售,而同时期该款口罩网络售价为143元/盒。
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认定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拟处以3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1月26日,天津市津南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天津市旭润惠民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柳盛道分公司进行检查。经查,当事人以12元/只购进KN95口罩并抬高至128元/只销售;以进价15.2元/盒购进片仔癀防雾霾口罩(成人1只装)并抬高至58-78元/盒销售。
津南区市场监管局认定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拟处以3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据不完全统计,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已通报多起哄抬口罩价格典型案例,涉及北京、天津、甘肃、上海、湖北、黑龙江、广东、福建、江苏、浙江、重庆、河北、江西、山东、安徽、广西、辽宁、贵州等18省份的药房。
除了口罩以外,近日,上海联家超市有限公司徐汇店(家乐福徐汇店)就因刻意上调蔬菜售价被罚款200万元,这也是近期因蔬菜涨价被罚的案例中罚款金额较大的一例。
据了解,在春节疫情期间,在进货价格无明显浮动的情况下,该超市菜、小白菜、鸡毛菜的涨幅分别为692%、405%、330%,翻了好几倍。
而在此前,位于河北保定的保百购物广场也因群众举报部分蔬菜价格过高、上涨过快而被当地市场监管局罚款2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口罩等防疫用品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相关的粮油肉蛋菜奶等基本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秩序稳定,2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强化和规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
《指导意见》指出,经营者有捏造或者散布防疫用品、民生商品涨价信息的任意一项行为,即可认定构成《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第(一)项所规定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
2 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行为与此同时,妹儿了解到除了哄抬物价,市场监管总局还通报了多起涉嫌销售“三无”口罩产品案例。
例如,日前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了一批违法生产、销售口罩的典型案例。
省市场监管局在近日网络舆情监测中发现,卢某某涉嫌通过网上店铺等渠道售卖“三无”劣质口罩,立即通知金华、东阳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查处,现场查扣的口罩等商品价值达160余万元,累加当事人在网络平台销售金额,总计涉案金额约912万元;
椒江某医疗器械公司销售早产假冒口罩案、金华市开发区某劳动防护工具厂涉嫌生产假冒“3M”口罩案、镇海区某医药公司销售假冒“3M”口罩案、义乌市某电子商务公司和嘉善惠佳超市销售“三无”口罩案等。
例如,1月27日,重庆市大足区周华大药房销售口罩无中文标识,且未明码标价,执法人员现场依法将其库存的5200个口罩予以扣押。
例如,福建警方侦破利用“口罩”进行诈骗案件。朱某在QQ群向晋江市陈埭镇谢某以每只10元的价格下单购买130只口罩,谢某收到货款后即将朱某拉黑,警方已将谢某抓获,嫌疑人供认不讳。
“在价格之外,很重要的是质量问题。”甘霖表示,对于问题口罩等防疫产品的市场质量安全的监管,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和警方呼吁媒体,要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举报。
那么,消费者发现哄抬口罩价格等行为可以怎么做?
金妹儿提醒,可登录微信,点击“我”,然后点击“支付”,接着点击“城市服务”,可以看到“市场监督”板块,进入后点击“12315”,选择“我要投诉”,选择投诉单位,然后进行投诉即可。
另一方面,对于口罩现状问题,甘霖表示,“现在口罩比较紧缺,有的地方会启动一些新的产能。我们要求市场监管系统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只要符合条件的就采取成立工作专班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好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企业可以马上开工生产。”
2月3日,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从现在复工复产的速度来看,到2月3日为止,最主要紧缺医疗物资复工率大概在60-70%之间,产能已经开始逐步显现。相信在全国总动员的基础上,在工业体系的不断恢复中,已经趋于更稳定的平衡状态。
部分内容综合自新华社等
编辑|陈思源 审核|贾秋红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本报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