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佳飞 陈梦妤 每经编辑:陈梦妤
住有所居,一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我国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新华社图
十年中,我国房地产领域在住房建设及住房保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政府必须‘补好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年来,我们以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为重点,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住房条件、支付能力,研究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包括金融、财税、土地等配套政策,也包括保障性住房的准入、使用、退出、运营管理机制,确保让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群众能够真正受益。”
住有所居:超1.4亿群众圆安居梦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十年来,我国累计完成投资14.8万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4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
这十年来,全国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4300多万套,帮助上亿棚户区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实现了安居乐居。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6.3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800万户,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实行垃圾分类,覆盖1.5亿户居民。
2014年4月,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启动发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2017年9月,深化试点。到2021年底,北京市已累计筹集共有产权住房约8.3万套,上海市已经签约13.6万户。共有产权住房帮助居民以较低门槛拥有了产权住房,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2022年,全国建设筹集33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大约可解决近1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将建设筹集65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可解决近2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建成区面积6.2万平方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98.0%,供水普及率99.4%,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7平方米。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住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住房供应规模持续增加,应当说住房短缺矛盾逐步得到了解决。
这十年,住房供应规模持续增加,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累计132.34亿平方米,是上一个十年的2.2倍。
过去十年,公积金覆盖面不断扩大,资金规模持续增长。全国实缴人数从1.02亿人增长至1.64亿人,缴存总额从5万亿元增长到22.5万亿元,缴存余额从2.68万亿元增长到8.18万亿元。
根据“七普”数据,在2020年,全国家庭户住房建筑面积总量超过了500亿平方米,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来转向。
央企样本:责任驱使,力保满意交付
“居民入住意愿非常强烈,都希望我们赶紧建成交付。”
四季青镇常青回迁安置房项目是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重点建设工程,2019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正处于室内装修阶段。项目将打造27种精装修户型,可为999户、2448位居民提供崭新居所并建设物业中心、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楼等满足回迁居民的各类需求,项目建成后将助力海淀区民生保障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中建一局四季青镇常青回迁安置房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东冉村,项目原址拆迁院落数量达194个。项目作为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工程,建成后将为千户居民提供崭新居所,政府、业主、回迁居民对工期和质量要求非常高。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4.62万平方米,户型从41.13平方米到155.51平方米,由17栋住宅、3栋配套建筑以及1个地下车库组成,致力于打造让百姓“进度放心、质量安心、交付舒心”的工程。
“公司、集团对这个项目的期望值都特别高,很关注这个项目发展情况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带来很好的社会影响。”中建一局项目商务经理刘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们会定期邀请回迁居民进场参观,知晓现场施工质量进度情况;参与精装修标准样板间设计、使用材料的选择。我们希望通过开放日,让业主们能切身看到,我们的管控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工程实施到什么进度了,未来能收到的房是什么样的。”
“为给居民一份满意的答卷,项目在工序上不断优化改进,材料选择上货比三家,施工质量上层层把关,各个节点环环相扣,力求完美交付。比如,针对27种精装修户型,按照回迁居民提出的个性化诉求,合理修改装修设计。”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目前项目已经进入精装修阶段。前期施工中,中建一局顶着多方压力,调动公司各地劳务资源,力保按时复工复产,同时承担过程中材料涨价、运输困难等客观条件,保障项目按时交付。
对于工程质量保障问题,孙明明告诉记者,“该项目是总承包项目,专业性强,实际工期短,对我们来说是个比较大的挑战。质量方面,尽我们最大所能,保证一次成优。站在业主的角度,对现场各个专业的规划进行管控和协调,样板交付。”
“公司给了我们相当大的支持力度,这个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就是‘勇往直前’。作为央企,我们天然有着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向着居民入住的目标努力。”孙明明表示。
据中建一局方面介绍,这十年来,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海口等十余个省市,该公司共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近50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建设高品质保障性住房近20万套,解决了约60万群众的迫切居住需求,为服务民生、保障安居保驾护航。
业内声音:房地产还会有新的发展
在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中房集团理事长、汇力基金董事长孟晓苏看来,我国近十年在房地产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孟晓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近十年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十年,也是房地产业顺利发展的十年。在十年过程中,大量住房,包括城市旧改、商品房,也包括保障性住房大量产生,使得中国老百姓的住房自有率进一步提高。”
“根据‘七普’数据,在2020年,全国家庭户住房建筑面积总量超过了500亿平方米,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说明中国人民千年以来居者有其屋的目标,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尤其是在近十年中得以实现了。”
“其次,近年来房产价值也进一步显现。《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也就是说,居民家庭财富大部分是房产,由于房产增值,我国的家庭财富也得以增加。”
对于当下房地产市场,孟晓苏表示:“现在我们已经在采取很多措施来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但是我认为,现在的政策力度还不够,市场信心还有待修复。要积极推动房价平稳,保住老百姓的资产价值。”
“就现在的房地产形势看,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宏观政策来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一般政策会有一定的滞后期,我们等待,要积极作为,要相信房地产在中国还会有若干年的发展。”
展望未来,孟晓苏认为:“我们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从房改到现在刚刚发展了24年,市场没有到顶。不光是整个房屋的产业,仅是新开发的房屋我们也没有到顶;不光是商品房,在保障房领域,我们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保障房已经有很大的提供量了,但总体还是不够多,需要更批量性的供应,因而需要大量的企业投入,各方面的资金投入,这应当是我们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方向。”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中国的房地产业还有广阔发展前景,人民群众对于住房、对于环境,还都有着旺盛的需求。眼前的低迷是暂时的,相信这段时间会过去。从长线来看,中国的房地产业仍有着旺盛的市场。我希望,各个房地产企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未来的大潮中继续创造辉煌。”孟晓苏说。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