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税收优惠,个人纳税证明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22 22:02:4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减税降费先后经历了调节需求为主、供给为辅,调节供给为主、需求为辅,调节需求、供给并重等三个主要减税降费模式。我国近些年来实行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模式取得了系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企业社保缴费率居高不下、税收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有限、相应法律法规配套不及时、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滞后、税收法定意识淡薄等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詹新宇教授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施行“组合式”减税降费策略,不断提升减税降费的政策效能。

更多内容,请点击封面购买本期杂志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全面梳理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演进历程,并分析当前减税降费政策的主要存在问题,从而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改革方向提出对策建议,这对建立完善我国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减税降费的模式演进历程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减税降费政策先后经历了调节需求为主、供给为辅(2008—2011年),调节供给为主、需求为辅(2012—2016年)和调节需求、供给并重(2017年至今)三个主要时期。

放弃税收优惠,个人纳税证明(1)

放弃税收优惠,个人纳税证明(2)

调节需求为主、供给为辅时期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总量不断扩大,出口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参与全球分工体系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但与此同时,过高的贸易依存度也为中国经济增添了不稳定风险。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并迅速席卷全球,高度依靠出口驱动的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在国际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我国出现大量外贸企业*、工人失业等问题,实现经济增长动力从外部出口转向消费内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为应对此次来势猛、扩散快、影响大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部门采取扩张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减税降费是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此次危机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减税降费政策,以扩需求为主要目标,瞄准的是需求总量调节,着力点主要在需求侧一端,供给调节只是辅助手段。它的基本行动逻辑是,通过减税降费增加企业现金流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企业现金流的增加,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的有效增加,又能较好地促进宏观经济复苏。因这一阶段的减税降费政策,是作为逆经济周期调节手段出台的,所以多是临时性的,追求的是短期均衡,是权宜之策。

这一时期调节需求为主、供给为辅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从国际金融危机中迅速复苏,2009年我国GDP增速回升至9.1%,2010年则保持在10.3%的高位。

放弃税收优惠,个人纳税证明(3)

放弃税收优惠,个人纳税证明(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