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隋唐回鹘装展示图】
唐朝开元天宝以前,武则天时代,女子穿胡服成为一种社会时髦。胡服的特点是翻领、窄袖袍。《新唐书·五行志》称:“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
唐代官服实现品色制度。隋朝就形成了官服品色制度,即把颜色施之于官服上,并按色区别等级。《文献通考》曰:“用紫、青、绿为命服,昉于隋炀帝而制定于唐。”朱熹曰:“至隋炀帝巡游无度,乃令百官戎服从驾,而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资治通鉴》曰:“大业六年(610)十二月,上以百官别驾,皆服袴褶,于军旅间不便。是岁始诏从驾涉远者,文武官皆戎衣。五品以上,通著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丝;胥使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
【图5,阎立本《步辇图》中唐代的服饰】
唐初因袭隋制,天子用黄袍及衫。《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舆服志》,记载:唐高祖以赫黄袍巾带为常服,其带用金銙、犀、银、铁带来分别。后因天子用赤黄袍衫,于是遂禁臣民服用赤黄之色。并定亲王等及三品以上服大科绫罗紫色袍衫,带饰用玉;五品以上服朱色小科绫罗袍,带饰用金;六品以上服黄丝布交梭双钏绫;六品七品用绿,带饰用银;九品用青,饰以金俞。至唐太宗时命七品服绿色,九品服青丝布杂绫。
【图6,唐代圆领袍衫图】
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八品九品着碧。总章元年(668)始定一切不得入黄。上元元年(674)敕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十三銙;四品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银带九銙;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并金俞石带九銙;庶人服黄铜铁带七銙。睿宗文明元年(684)诏,八品以下旧服青者,改为碧。
【图7,色彩丰富的隋唐大袖礼服展示图】
上述服色,其间虽然时有变更,但是大体以紫、绯、绿、青四色定官品之高低尊卑。
唐代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已经可以生产出千百种色彩华美花纹细致的绫罗锦縠、毛织物和百十种植物纤维加工的精致丝织品,服饰的五颜六色,非常漂亮,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可以穿红披绿,招摇过市,但是如此丰富颜色的服饰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穿戴的。士人还没有进入仕途时,只能穿白袍。《唐音癸签》有云:“举子麻衣通刺称乡贡。”麻衣就是白衣。唐代庶民的服色也用白色。《隋书·礼仪志》记载:“大业六年诏,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唐规定流外官庶人、部曲、奴婢服紬、絁、布、色用黄、白,庶人服白,但不禁服黄,后以洛阳尉柳延服黄衣夜行,为部人所殴,故一律不得服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