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羲之的著名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就是记载了祓禊习俗,并且称为“修禊”。同时,由于当时名士盛行清谈畅饮,于是就派生出另一个习俗“曲水流觞”,人们在河边,将酒杯放入托盘,漂浮在水上,停在谁那里谁饮酒作诗,否则罚酒。南北朝(梁)名士刘孝绰的《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诗》有“羽觞环阶转,清澜傍席疏。妍歌已嘹亮,妙舞复纡馀”诗句,记载了当时宫廷上巳节皇帝和大臣曲水流觞、观看歌舞的情形。南朝(陈)文学家江总《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北宫命箫鼓,南馆列旌麾。”诗句,都说明三月三和上巳节已经成为一起了。
唐代三月三上巳节依然隆重,除了修禊之外,还有春游踏青、临水宴饮等,诗佛王维《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记载了当时皇帝在上巳节和群臣宴饮的风光和情形,其中有“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写上巳盛况;中唐诗人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谢恩曲江宴会状》一文中也详细记载了盛会的情况。
到了宋代,延续唐代三月三上巳节的习俗,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和昭文相公上巳宴》(治平三年)有“一雨初消九陌尘,秉兰修禊及芳辰。恩深始锡龙池宴,节正须知凤历新。红琥珀传杯潋滟,碧琉璃莹水奫沦。上林未放花齐发,留待鸣鞘出紫宸。”描述皇帝召饮情形,同时表明期待革新的雄心壮志。另外苏轼、陆游等著名词人都有许多关于三月三上巳节的诗词传世,记载了宋代上巳节的盛况。
元代则又改回三月上巳日,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第一折写道:“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洛阳王孙士女,倾城玩赏。”。明代则又恢复三月三,朱元璋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三月三携大臣们一道春游。清朝延续明朝习俗,然而兰汤沐浴、曲水流觞、宴饮祭祀之类已经式微,仅仅剩下春天出游的习俗了。到了近现代,由于采用公历,别说上巳节,就连寒食节官方都不见,因而上巳节逐渐衰微。到上世纪文化断层,上巳节更是希为人知,只能在古人的诗词中寻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