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设计,社戏教案设计表格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9 17:18:13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何为社戏呢?同学们请看课下注释一,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人们往往自发演戏,看戏取乐。这也成了孩子们游戏玩耍最为高兴的日子。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三、研读课文

小说写的是“我”和小伙伴们在月夜划船去赵庄看社戏,那夜的戏好看吗?怎么看出来的?那我有一个疑问,小说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普普通通的罗汉豆,让人看得直打哈欠的戏,怎么会是最好的豆,最好的戏呢?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梳理一下,那夜的“好豆”“好戏”好在哪里?究竟是什么让迅哥觉得那夜这么好,而且不能忘怀呢?

师:从同学们的讨论中,我归纳出几个字:景事(过程)人

(一)看戏途中品赏语言

说到看戏过程,我们来看看“看戏途中”吧。我们知道渴望已久的社戏来的不易,先是叫不到船,之后怕外祖母担心,总之是全完了。终于又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事情总是好事多磨,情节变得一波三折,想一想,费尽周折,终于要看到渴望已久的社戏了,心情会怎样呢?看戏途中的心情呢?

1.找看戏途中表现“我”心情变化脉络的语句

(找出相关语句急切愉悦自失)

2.通过朗读体味作者融合在景中的情趣

(找4位同学朗读,其余同学评析,教师指导朗读,朗读最重要的是表达感情,师范读或生齐读,在朗读中带回到美丽的江南水乡)

3.在朗读的基础上品析语言,作者又是怎样来烘托这种急切愉悦的心情呢?

4.师生分享品读感受

师总结:从你们的品析中,我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温柔秀美,也体会到了作者看社戏途中急切愉悦的心情,因为心情急切,本来静止的起伏的连山变成了踊跃的铁的兽脊,呈现了动态美,因为心情愉悦,豆麦,水草发散出令人陶醉的清香,月色朦胧,水声潺潺,笛声悠扬。其实,任何景物描写都会蒙上人物的情感色彩,这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归航偷豆,品析人情

1.在盼望中终于到赵庄,看到了社戏,愿望实现后喜不自禁,可是看到的戏又是怎样的呢?最盼的铁头老生没翻跟头,最怕的老旦咿咿呀呀唱个不停,扫兴之极,兴致全无,可是归航途中又有怎样的奇遇呢?(偷豆)

2.请同学们读读偷豆这一节,谈谈你感受最深刻的地方(情节或人)小组内交流

3.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美德。(重点感知双喜、阿发、六一公公的形象)可以让学生模拟人物的言行。

4.社戏之外,我在平桥村生活的日子里,大家又是怎样对待“我”这个小客人的呢,进而感知整个平桥村的民风的质朴醇厚。

师总结: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平桥村的人们都是这样淳朴、善良、友爱、无私,正是因为这样的民风,让我感受到了真挚的友谊之味,自由之味、快乐之味、友谊之味、童趣之味,平桥村的生活真是有情有趣,有滋有味,真是丰富多彩,意味深长啊。在这临海的小村里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人情之质朴醇厚,如那里的山水一样让人沉醉感动。

四、主旨思考

师总结:究竟是什么让迅哥觉得那夜的戏和豆那么好,而且不能忘怀,就不难得出答案,令迅哥怀念的不是社戏本身,让迅哥难忘的是平桥村人民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难忘的是那诗情画意的水乡风光和自由空气,难忘的是人与人之间那和谐亲密的关系,在平桥村生活的一切都是“我”童年时在城镇未曾有过的,在后来的人生归途中也很少再见到的。鲁迅曾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记忆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社戏》是作者对逝去的美好童年生活的追忆,更是对理想的人生境界的渴望与追求。人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想说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景美人和也。让迅哥难忘的追寻的恐怕那戏外之趣,戏外之情吧。好,让我们深情地吟涌中最后一段,再次感受一下这份人间真情。

附板书:

社戏

景诗情画意

好事一波三折有情有趣

人淳朴善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