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道论神通修法,清净道论修炼方法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5-25 10:26:58

清净道论神通修法,清净道论修炼方法(1)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文 | 法锦

深林里有一些动物会变色,通过显现成与周边环境一样的颜色侍机等待猎物。比如一些蜥蜴、蛙类还有蛇类,如果它们没有运动,很难被发现。

与此相反,如果一条河水流得很急,站在岸边的人很难发现里面的鱼。和流水一样节奏的鱼顺流而下反而比回头吃饵的要安全。

许多众生用其本有的生存智慧告诉我们:不论是动是静,在大自然中都有其生存之道,适者生存。动与静的状态,其实就是世界的常态。

观察到了静与动,便能观察到世界的许多秘密。

佛法里面,有一种修法叫做止观。也是通过对“心”的动静进行观察判断与决择。

观察的对象,称为“心的行相”。

清净道论神通修法,清净道论修炼方法(2)

仅配图

眼前放着一个杯子,当你看到并知道这是杯子之时,心的行相就已经运作多时(许多个刹那)了。通俗的说法叫对境生心,也有人讲这叫起心动念。意识到自己的“心”在“行”,产生了别与分别,就是一种觉察;随着外境而不停地造作心的行相,这种惯性就是习气,组合而成的系统叫业力牵绊。

为什么生气发火会控制不住,因为心的行相没有被觉察到并被制止。所以佛法里还有一句话叫做: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许许多多没被觉察到的念头川流不息地从我们的脑海经过,唯识学里讲这个过程叫八识流注。

凡夫欲争,不停流注而过的大体都是“我”与“我所”,简单说就是我想,我要;行者见诤,会执着于“法”与“法处”,落于是是非非;圣人则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知其“燃”但不为所动,依于智而不依于识,随缘但不变,不变却随缘,从而心自在。

清净道论神通修法,清净道论修炼方法(3)

仅配图

心的行相有粗有细。有时候在细的方面非常难以被觉察到。佛陀曾形容它如头发丝的百分之一细(阿含部,五蕴观察的比喻),以至于有些觉察要在生死关头才能彻底显现。比如公案中曾讲过一位高僧入灭时因为舍不得一个钵,以此念头被鬼卒发现而带走,后来因舍念才得解脱。

心的行相要相续才能起作用。依照相依缘起的原理,如果一个人对外境并没有概念,其心的行相可能无法相续,从而只能停留在了别的部分而分别部分起不了作用。

比如一个不懂外语的人,心的行相只能提供声音了别,眼睛了别(看到,听到对方在表达),但由于对语言内容却没有认知,只能靠猜。而一个从小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人会比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能看得到森林中更多动植物,因为城市中的人对森林这个外境的许多缘起并不具足,根本看不到。

清净道论神通修法,清净道论修炼方法(4)

仅配图

航海家哥伦布的传记里记载过一个故事,当年他的船队到南美,当地的土人看不见他的船队,直到有一个巫师看见海水多天来一直很奇怪,岸边的水波纹不断地变化,猜测一定有什么东西才令它变化。巫师意识上有觉得海面有变化这个概念,才令他的意识懂跟眼识配合,看到那个船队,所以他就告诉了土人有这么一群的东西来了(现在的我们明白这叫船队,当年是不会把他叫船队,有些东西来我们这里了),他们土人才来预防,还是临时的预防。

如果当时土人有计划,那些舰队大概就不能在那里生存了;如果土人撤退了,不是跟哥伦布的船队打,哥伦布等人有可能就饿死在那里了。为什么看不见船、船队?明明船来了可当地人居然看不见,为什么?就是他们不能生起船这样的心识行相。

如果一个人懂得用正确的方法去观察心的行相,在准确识别的当下其就将获得与众不同的能力。《清净道论》中有一部份章节描写到神通功能的发起,其方法就是在“基础禅”上作意而实现,并且只需要达到过一次,后面再发起就容易切入(仅供参考,笔者未证)。实际上这也类似于观察到了心的行相而加以运用。

清净道论神通修法,清净道论修炼方法(5)

仅配图

由此可知,这个世界上许多能见到灵异现相并具有一定真实性的人其实也是“触碰”到了准确与关键的心的行相。这个过程类似于学习游泳或骑自行车,当练习成功并第一次完整地驾驭了这两种技术后,理论上,哪怕时隔多年或换到另一个地方,学人依然可以游,可以骑。

佛法的修行,很多人都知道是要内观观心,但却不一定知道观心其实是观心的行相。通过正确的方法,觉察到相续中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行。这原本类似于一种练习,却被许多人当成了理论化的知见并执守,久久不能越过。

可惜了。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错误之处,还请大德同修批评指正为谢。

感恩阅读、点赞,评论,收藏与转发。

欢迎点击下方“喜舍度”图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