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执导的《黑暗骑士》无疑是他那《蝙蝠侠》三部曲中最精彩的一部,而这部超英电影之所以封神,绝对离不开小丑这个反派。
众所周知,反派在哥谭市可谓一抓一大把,毕竟那地方民风淳朴,偷盗、抢劫、谋*,各类犯罪事件无休无止。而作为哥谭疯人院的阿卡姆更是人才辈出,谜语人、稻草人、企鹅人,每一位都足以将城市闹得天翻地覆。可在众多反派中,小丑总是那么与众不同,这种差异性令人难以琢磨,却又是角色本身的魅力所在。然而,如果将整个哥谭都置于功能主义的视角之下,我们便不难发现,为何作为一个反派,小丑能具有不亚于蝙蝠侠的魅力
众所周知,社会中总有一个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目标,在现代它往往表现为金钱,同时,社会还会提供达成目标的手段,然而目标与手段并非一直处在平衡当中,两者的失衡带来的是社会的失范,作为功能主义大师默顿便区分出失范状态下五种不同的行为模式,我们不妨以此作为分析哥谭的基础。
与美国其他城市一样,哥谭中最为广泛接受的目标同样是金钱,正统的手段则是如国父富兰克林所说的那般辛勤工作,也就是遵从资本主义的秩序。显而易见,目的与手段的平衡在混乱的哥谭是不可思议的,面对如此情形,淳朴的市民必定采取不同的策略。
第一种是遵从,尽管“美国梦”在哥谭完全是一派胡言,他们仍相信勤俭能为自身打拼到中产的地位,努力维持着目的与手段的平衡,这些人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安善良民,也构成哥谭市民的大部分,哈维·丹特便是最为出色的一员。
第二种是创新,认同着目标却不认同手段,他们决定另辟蹊径,主要表现形式便是犯罪,片里的法尔科内与马罗尼便是其中的代表,也就是小丑口中不入流的反派。
第三种是形式主义,并不认同目标,但认可手段。这些人放弃了变富的愿望,却并未走上犯罪的道路,如同游戏中的NPC,在岗位上空耗着时光。
第四种是逃避,目标与手段皆不遵从,甘于做一个隐修士。第三与第四种行为很少有人采用,并且自身缺乏故事性,难以成为故事的主角。
第五种则是反叛,拒绝目标和手段,并意图以新的目标和手段加以代替。小丑便属于此类,金钱对他而言至多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作为反叛者,小丑并不满足于创立新的体系,他要进行一场实验,一次游戏,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这让他即便在同类中也显得鹤立鸡群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丑成功了,他将哈维·丹特变成了双面人,将遵从者变成了反叛者,光明骑士的陨落似乎印证着,“只需要糟糕的一天,最理性的人也能成为疯子
这便是小丑的魅力,他拥有着不逊于主角的智慧与能力,数次将蝙蝠侠逼入绝境。可小丑却又不同于享受金钱与权力的那些反派,他更像是十八世纪的革命者,有着更高的追求,有着一种超凡的气质
他意图创建属于自己的乌托邦,只是小丑不相信人类的善而力图证明人心的恶,他不希望以牢笼将恶囚禁而是要让它无所顾忌地释放,因此小丑的乌托邦通往的并非天堂,而是炼狱!
我们喜爱小丑,是因为他脱离了平庸,放弃对金钱的追逐后,这个反派带来了在世界观上更具震撼的冲击。但我们绝不认可小丑,因为人类不该也不会陷入那堕落的深渊。
诺兰的伟大之处便在于,犀利地嘲讽过人性之后仍然选择相信它。小丑是极致的恶,希斯莱杰入木三分的演技更是赋予了这个角色灵魂,但《黑暗骑士》并非悲观主义作品,也无意致力于暴力美学,它以艺术的形式,更为夸张却又更为鲜明地反映出人类真实的面貌。
没错,小丑略胜一筹,哥谭终究没能迎接属于自己的光明,反而需要谎言来维持现有的成就,就连蝙蝠侠,在二则一的选择中,也将女友的生命置于城市未来之上。我们悲哀地发现,理性与感性同样会导致人类的灾难。但双船事件中,即便穷凶极恶的罪犯都选择了舍生取义,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双面人堕落了,可哥谭没有
没错,这个城市依然阴云密布,依然前途昏暗,然而再小的火花,也有可能呈现燎原之势。
没错,小丑会一次次从疯人院逃出,继续他丧心病狂的试验,只要人性中最后一点善念不失,只要我们还相信人类这种生物,小丑便只会一次次遭遇失败,而阳光终将照亮哥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