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了!
本轮寒潮天气自新疆开始进入中国,随着寒潮强度的推进,国内大部地区已正式开启“速冻”模式,从前期偏暖迅速转为偏冷。
为此,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寒潮橙色预警,中国气象局启动寒潮三级应急响应。
本轮寒潮有多强?寒潮过后,这个冬天会一直冷下去吗?重庆降温会有多猛?
本轮寒潮究竟多冷?
大风、降温、雨雪齐上阵
受寒潮前锋影响,26日下午起,新疆北部和西部、青海、甘肃、内蒙古西部等地已出现强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到12~20℃,且上述地区普遍出现大风天气,局地风力达到10~12级,新疆、青海部分地区极大风速甚至突破了历史同期极值。
同时,新疆的东部、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等地还出现了沙尘天气。
中央气象台预计,寒潮将继续东移南下,30日将主要影响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中东部大部自北向南将出现剧烈的降温、大风、沙尘和大范围雨雪天气,气温普遍下降10~16℃,部分地区累计降温幅度可达到18℃以上。全国大部地区开启“速冻”模式。
降水方面,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两天,内蒙古东北部、吉林东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辽宁东北部、吉林东部等地局地有冻雨。
此外,南方部分地区还将出现雨雪状态的转换,四川东北部、重庆东北部、湖北、贵州以及江南北部部分地区,将先后出现雨转雨夹雪或者雪。
为何上演暖冷急转?
两大原因致本轮降温剧烈
今年入冬以来,前期中国大部地区普遍偏暖,一直没有受到强冷空气影响,江南一带最高气温一度维持在20℃上下。而本次寒潮过后,中国大部地区气温将迅速由偏高转向偏低。本次寒潮过程为何带来剧烈降温?与常年相比,本次寒潮强度是否比较异常?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表示,造成本次降温非常剧烈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11月份处在一个大气环流调整阶段,也是中国比较容易发生寒潮的月份。近期,随着北半球大气环流的调整,有一个极涡带着极地高纬度的一股强冷空气沿着西北气流南下影响中国,造成了剧烈的降温。
二是今年11月份以来,前期影响中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因为前期气温较高,所以冷空气到来后造成的降温幅度就非常剧烈。
“从本次冷空气自身冷高压的强度看,本次寒潮的强度较常年同期是明显偏强的,因此造成了此次降温幅度非常强,和一般的寒潮过程降温过程相比,此次寒潮还是非常强的。”
寒潮后会一直冷吗?
南方下月2日后气温回升
11月初,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召开全国气候趋势会商会研判预计,今年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影响中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本轮寒潮过后,中国气温走势如何?会持续偏冷格局吗?
张芳华表示,寒潮过后,北方地区的气温将在30日前后自西向东陆续回升,南方地区12月2日前后气温也将开始回升。
与前期中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相比,在冷空气影响的前后几天时间内,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转为明显偏低。
但根据预测,12月4日前后开始,全国大部地区将逐步回到正常或者略偏高的水平。“按照我们目前的资料分析,此次寒潮过后,未来十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实力都是比较弱的。”
重庆降温会有多猛?
一夜降15.2℃最低-4℃
29日,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重庆各地迎来大降温,中心城区细雨纷纷,雨雾笼罩下,天气一下子寒冷了下来。
下午3点,重庆各地气温不足18℃,城口、酉阳、秀山、巫山更是不足10℃,各地较28日同时普遍下跌了5-15℃。其中,酉阳降幅最大,较28日同时狂跌15.2℃,仅有7.9℃,最冷的还是要属城口,仅4.9℃。
根据重庆市气象台预计,29日夜间至12月1日白天各地阴天有间断小雨,东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有雨夹雪或小到中雪。各地气温仍将一路下滑,未来两天,最低温将低至-4℃,到了2日白天,大部分地区转为多云天气,天气转好。
寒潮来袭降温剧烈
专家提示做好应对
“这次寒潮过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降温剧烈,全国大部气温将会由前期明显偏高转为明显偏低。”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说。
专家提示,各地需注意雨雪天气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农业专家表示,近期寒潮天气对缓解油菜主产区旱情、促进油菜生长较为有利,但部分旺苗和弱苗可能遭受冻害,应围绕促弱、控旺、防渍、防冻、防病虫草害,强化田间管理,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安全越冬。
预计11月30日前后,北方地区气温将开始回升,南方地区则从12月2日开始缓慢回升。气象专家表示,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状态将持续5天左右,体感湿冷难耐,公众需注意防寒保暖。
重庆三天天气预报
30日白天到夜间:各地阴天有间断小雨或零星小雨,东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有雨夹雪或小雪,气温-4~12℃;中心城区:阴天有间断小雨,气温6~9℃。
1日白天到夜间:各地间断小雨或零星小雨转多云,东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有雨夹雪或小雪,气温-4~8℃;中心城区:间断小雨转多云,气温5~8℃。
2日白天到夜间:各地阴天间多云,气温-4~11℃;中心城区阴天间多云,气温6~10℃。
综合:重庆晨报、重庆天气
来源: 华龙网